五分律卷第二十八(弥沙塞)
宋罽宾三藏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
第五分之五遮布萨法
佛在瞻婆国恒水边。尔时世尊十五日布萨时,与比丘众前后围绕,于露地坐,遍观众僧默然而住。初夜过已,阿难从坐起,前礼佛足,[跍*月]跪合掌,白佛言:「世尊!初夜已过,众坐已久。愿为诸比丘说戒!」世尊默然,阿难还坐。中夜过已,复如是白,佛亦默然。后夜复白言:「明相欲出,众坐已久。愿为诸比丘说戒!」佛语阿难:「众不清净,如来不为说戒。」
时目连作是念:「今此众中谁不清净,乃使世尊作如是语?」便遍观察,见一比丘近佛边坐,非比丘,自言比丘;非沙门,自言沙门;不修梵行,自言修梵行;成就恶法,覆藏其罪,不舍邪见。即从坐起,往到其前,语言:「如来已见汝!汝出去,灭去,莫此中住!」便牵臂出着门外,还坐本处。佛语目连:「怪哉,目连!未曾有也!此愚痴人,不自知罪,乃使他人牵其臂出。」于是阿难复从坐起,白佛言:「世尊!众已清净。愿为诸比丘说戒!」佛告阿难:「从今汝等自共说戒,吾不复得为比丘说。所以者何?若众不清净,如来为说,彼犯戒人,头破七分。」又告阿难:「大海有八未曾有,阿修罗乐居其中。何谓八?大海渐渐深;潮不过限;不宿死尸;百川来会,无复异称;万流悉归,而无增减;出真珠、摩尼、珊瑚、琉璃、珂玉、金银、颇梨诸宝;大身众生皆住其中;同一醎味。是为八。我此正法亦复如是,有八未曾有,诸比丘皆共乐之。何谓八?渐渐制、渐渐教、渐渐学;我诸弟子于所制戒,终不敢越;有犯必黜,不宿容之;杂类出家,皆舍本姓,称释子沙门;诸善男子、善女人,出家多得无余泥洹,而无增减;有种种法宝,所谓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诸助道法;有诸大人,阿罗汉、向阿罗汉,乃至须陀洹、向须陀洹住正法中;若有入者,同一解脱味。是为八。」
时六群比丘犯罪不悔,而布萨,有比丘亦效之。诸比丘以是白佛,佛言:「不应尔,犯者突吉罗!」
诸比丘犹故犯罪不悔布萨,佛言:「应住其布萨。」
有诸比丘或未布萨便住,或已布萨竟乃住,如是等诸住布萨,皆如住自恣中说。
五分律第五分之六别住法
时诸别住比丘,度沙弥与受具足戒、作依止师、畜沙弥。诸比丘以是白佛,佛言:「不应尔!」
复有别住比丘,受他善比丘恭敬,使令担衣钵、革屣。佛言:「不应尔!」
复有别住比丘,见如法比丘来便避藏,恐知己别住。佛言:「不应尔!」
复有别住比丘,请僧食,还私房食。佛言:「不应尔!应在大比丘下行食。」
复有别住比丘,在如法比丘前行。佛言:「不应尔!」
复有别住比丘,欲往白衣家,共如法比丘行。佛言:「不应尔!」
复有别住比丘,或更犯本罪、或更犯余恶罪。佛言:「不应尔!」
复有别住比丘,于如法比丘前不披衣。佛言:「不应尔!」
复有别住比丘,常着三衣作,泥污。佛言:「不应尔!」
复有别住比丘,共如法比丘一床坐,或自坐好床。佛言:「不应尔!」
复有别住比丘,与如法比丘并经行,或自在胜经行处。佛言:「不应尔!」
复有别住比丘,受僧差说戒、经呗。佛言:「不应尔!」
复有别住比丘作诸羯磨,呵责羯磨、驱出羯磨、依止羯磨、举罪羯磨、下意羯磨。佛言:「不应尔!」
复有别住比丘,与如法比丘共语。佛言:「不应尔!」
复有别住比丘,欲为四众说法。佛言:「不应尔!」
复有别住比丘,不忆别住日数,月、半月、一岁。佛言:「应知。」
复有别住比丘,于如法比丘前反抄衣、扠腰、着革屣、覆头、通肩覆、或坐、或卧。佛言:「皆不应尔!」
复有别住比丘,不顺别住比丘法。佛言:「不应尔!」
复有别住比丘,不白客来比丘,不白去比丘。佛言:「应白。」
复有别住比丘,日日白僧。佛言:「应布萨时白;若行摩那埵,应日日白。」
复有别住比丘,欲远行,白佛。佛言:「应舍竟去。应作如是舍。」
向一如法比丘言:「大德听!我今舍别住法,后更行之。」如是三说。
若不舍而去,于路上见比丘,便应自说别住。
诸别住比丘于路上便广说别住,诸白衣见言:「此比丘有何罪而悔过?」诸比丘以是白佛,佛言:「路上不应广说,但言:『大德!我某甲比丘行别住法,已若干日,余若干日。大德忆持!』」
彼比丘舍别住到余处,应求彼僧更行别住。彼僧应听行别住法;若不听,突吉罗。
复有别住比丘,受别住法已,往无比丘处住,于别住中更犯恶罪。佛言:「别住比丘不得独住一处,不应更犯恶罪,犯者皆突吉罗!」
复有诸别住比丘,受别住已,往不如法比丘处住。佛言:「不应尔!彼若有一如法比丘听住,犯者突吉罗!」
复有别住比丘,与如法比丘同屋住。佛言:「不应尔!」
复有别住比丘,与如法比丘同浴室浴。佛言:「不应尔!听担樵内浴室中,洗浴室扫除之,具灰土、澡豆,敷床座,与诸比丘脱衣、革屣,为油摩身体,随彼受者作之。」
复有同别住比丘,共浴室浴。佛言:「听!但次第供给所须。」
别住比丘有三最下:最在大比丘下行、与最下卧具、最下房舍。
别住比丘有三事随本次:僧得施物时、自恣时、行钵时。
别住比丘有八事,失别住法:往他处不白;外来比丘不白;自出不白;他出不白;独住一处;于别住中,更犯恶罪;与如法比丘同屋宿;不舍别住远行,路上见比丘不白。
行摩那埵亦以八事失:除独住一处,于不满二十僧中行之,余七如上。
五分律第五分之七调伏法
尔时长老优波离问佛:「世尊!须提那迦兰陀子,是犯波罗夷不?」佛言:「初作皆不犯。」
又问:「阿练若处比丘是犯不?」佛言:「犯!」
有一比丘狂病行淫,狂差,生疑问佛。佛言:「狂者皆不犯,散乱心、病坏心,亦如是。」
孙陀罗难陀跋耆子不舍戒,行淫法,后疑问佛。佛言:「犯!」
有一比丘共二根女人行淫,有一比丘共二道合女人行淫,有一比丘共黄门行淫,有一比丘共男子行淫,有一比丘共小儿行淫,后皆生疑问佛。佛言:「皆犯!」
有一比丘共小女行淫,女即死;疑犯二波罗夷,问佛。佛言:「淫犯波罗夷,女死犯偷罗遮。」
有一比丘作木女像行淫,后疑问佛。佛言:「出不净,僧伽婆尸沙;不出,偷罗遮。」泥画女像,亦如是。
有一比丘共象行淫,后疑问佛。佛言:「犯!」一切畜生,亦如是。
时王舍城有一愚信优婆夷,作是见:「以淫欲施,是第一施。」便请诸比丘施之,诸比丘言:「姊妹!不应尔,是佛所制!」女人复言:「卧行是犯,立行不名犯。」比丘即从其语。后疑问佛,佛言:「犯!」坐行,淫女背;女动,比丘不动,亦如是。
时舍卫城有愚信优婆夷名善轻,作是见:「以淫欲法施,是第一施。」便请诸比丘施之,诸比丘言:「姊妹!不应尔,是佛所制!」女人复言:「三处是犯,岐股、脐中,一切诸处不名犯。」比丘即从其语。后疑问佛,佛言:「出不净,皆僧伽婆尸沙;不出,皆偷罗遮。」
时阿练若处,有比丘露地熟眠,有女人见,于上行淫。比丘觉,见不净污身,复见女人从其间去,生疑问佛。佛问:「汝受乐不?」答言:「不受。」佛言:「不犯;露地熟眠,突吉罗。」开房户眠,亦如是。
复有比丘露地熟眠,女人于上行淫。比丘觉,出时受乐,生疑问佛。佛言:「犯!」
毗舍离有一阿罗汉比丘,得风病,举体强直。看病人举着露地,入聚落为乞食。有女人来,于上行淫。行淫已,比丘男根强直如故。诸女人言:「此是雄士。」即以香涂,华鬘结头,作礼而去。看病人还,见不净污其身体,作是念:「此比丘不修梵行,破于净戒,我当住其布萨!」又念:「世尊不听住病比丘布萨,当待其差。」彼病差已,便住其布萨,语言:「汝先病时破戒!」答言:「我尔时病,身体强直,不能自摄,非为破戒。」诸比丘以是白佛,佛言:「是比丘已得阿罗汉,风病强直,不能自摄;不受乐故,不犯。看病比丘置露地而去,犯突吉罗。」
时有比丘以男根刺比丘口中,后俱生疑问佛。佛言:「若刺者戏,偷罗遮;受者非戏,波罗夷。若受者戏,偷罗遮;刺者非戏,波罗夷。若俱戏,俱偷罗遮;若俱非戏,俱波罗夷。」
时诸比丘共白衣浴室中浴,白衣取其形相语诸女人。又身相触生染着心,遂致反俗、作外道者。诸比丘以是白佛,佛言:「不应尔!若共白衣浴室中浴,偷罗遮。」
有一摩诃罗比丘,梦中与本二行淫。觉已,出房高声大唤:「我非沙门、非释种子!」诸比丘问其故,答言:「我与本二行淫。」又问:「汝本二今在何许?」答言:「在我本生聚落。」又问:「彼来耶?汝往耶?」答言:「彼不来,我不往。」又问:「云何得共行淫?」答言:「梦中行淫。」诸比丘以是白佛,佛言:「不犯;不系念在前眠,得突吉罗罪。」
有一比丘立小便,狗来衔其男根,生疑问佛。佛言:「不犯,立小便得突吉罗罪。比丘住处不应畜如是畜生,犯者突吉罗!」
有一比丘男根长,以欲心自刺大便道中,生疑问佛。佛言:「犯!」
有一比丘身体弱,以男根自刺口中,亦如是。
有一比丘坐禅,魔女来至其前。比丘见生染着心,不觉起捉彼女。女便走,比丘亦走逐之。彼女至一死马中没,比丘便于马上行淫,即生悔心,语诸比丘。诸比丘以是白佛,佛言:「听僧与彼比丘作波罗夷白四羯磨。」
彼比丘应至僧中,脱革屣,偏袒右肩,礼僧足,[跍*月]跪合掌,作如是白:「我某甲比丘犯淫即生悔,不覆藏,今从僧乞波罗夷羯磨。愿僧与我波罗夷羯磨!」如是三乞。
应一知法比丘唱言:「大德僧听!此某甲比丘犯淫即生悔,不覆藏,从僧乞波罗夷羯磨。僧今与作波罗夷羯磨。若僧时到僧忍听。白如是。」
「大德僧听!此某甲比丘犯淫,乃至僧今与作波罗夷羯磨。谁诸长老忍,默然;不忍者,说。」如是第二、第三说。
「僧与某甲比丘作波罗夷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佛言:「彼比丘尽寿不得授大比丘食,而自从净人受。若布萨、自恣,作诸羯磨时,若来者善;若不来,彼此无犯。」
有比丘共天女、龙女、阿修罗女行淫,生疑问佛。佛言:「皆犯。」
有一比丘至他作食处,取一钵羹,生疑问佛。佛言:「汝以何心取?」答言:「以盗心。」佛言:「若直五钱,犯波罗夷;若减五钱,偷罗遮。」入他园中盗心取一果、菜,亦如是。
有一比丘为贼所剥,诤得衣物,生疑问佛。佛言:「不犯。」
复有比丘为贼所剥,已入贼手,或已持去,后追夺得,生疑问佛。佛言:「汝心舍衣未?」答言:「未舍。」佛言:「未舍不犯,已舍便犯。」
有阿练若处比丘,见野猪被箭走来,共相语言:「当莫导见!」猎师寻至,问比丘:「见我所射猪不?」答言:「何处有猪?是谁猪?无有猪。」后作是念:「我言无猪,将无得藏猪罪?」生疑问佛,佛言:「不犯。若有如是因缘作余语破其问,皆无罪。」
有阿练若处比丘,见猎师得生鹿,系已舍去,比丘以怜愍心解放,生疑问佛。佛言:「不犯。然不应于他物方便放之,犯者突吉罗。」怜愍心放他一切众生,亦如是。
有比丘见拘楼荼衔肉飞,戏逐令放,生疑问佛。佛言:「不犯。然不应于无益处,方便令彼失,犯者突吉罗!」
有一比丘见他牛随路行,盗心驱,即悔而舍,生疑问佛。佛言:「不犯,得偷罗遮罪。」
有比丘见水漂物,盗心接得,生疑问佛。佛言:「若直五钱,波罗夷。」
有比丘去祇洹不远,见他耕田,语言:「此是僧田,汝勿耕之!」耕者念言:「诸比丘有势力,若讼我,或致失物。」便止不耕。比丘还祇洹问诸比丘:「此是谁田?」诸比丘言:「是某居士田。」便生疑问佛,佛言:「不犯。若于无益处作方便,欲令失,皆突吉罗。」
时十七群童子为贼所抄,父母啼哭懊恼。毕陵伽婆蹉乞食见之,问其意故,具以事答。毕陵伽婆蹉即入定观,见贼将着阿夷罗河洲上,便以神足取还,各着其家阁上,语其父母言:「勿复啼哭!汝儿今皆还家,重阁上戏。」后疑问佛,佛言:「不犯。得突吉罗罪。」
有比丘为利养故,自长己年大于他人。后疑问佛,佛言:「不犯,故妄语得波逸提罪。」
有一住处比丘与白衣共井。白衣以盗心偏多取水,比丘亦以盗心作是念:「我今何为独不多取?」未取,生疑问佛。佛言:「若长取他水,直五钱波罗夷。」
有比丘于彼处盗他衣直五钱,来此卖不直五钱,谓不犯波罗夷。生疑问佛,佛言:「本处直五钱,波罗夷。若于彼处不直五钱,来此卖直五钱,偷罗遮。」
有比丘盗他佛经,谓是佛语无犯。后疑问佛,佛言:「计纸笔书功,直五钱犯。」
尔时拘舍弥有一长者,见法得果,常供给诸比丘。长者及姊各有一子,二人常共供养长老阿酬比丘。长者临欲终时,示阿酬比丘宝藏处所,语言:「我命终后,彼二子中若信乐佛法,于诸比丘常无所爱者,可示此藏。」言已气绝。阿酬比丘后察二子,其子背正,而姊子信乐,便语姊子令得宝藏。其子闻之,即往阿难所,问言:「父之遗财应属谁耶?」答言:「应属子。」便语阿难言:「我父宝藏阿酬比丘与我姑子。」阿难即往语阿酬言:「汝非沙门、非释种子!」阿酬答言:「我是沙门、是释种子!自可依诸经律,共判此事。」阿难言:「此事居然,何须经律?」时诸长老比丘皆是阿酬而佐助之,阿难、阿酬二众于是各别,不复和合六年之中共安居,住处皆不布萨、自恣。声闻遐迩,彻于梵天。
时罗睺罗游迦维罗卫城,诸释种女皆共出迎,具说此事:「如何世尊泥洹未久,众僧便不和合,乃经六年?我等欲和合之,不知方便。」罗睺罗言:「我当教汝,令彼和合。阿难寻来,诸有婴儿,皆抱迎之;以儿着地,儿必当啼。阿难必问:『何不抱取?』汝当答言:『若长老与阿酬和合,我等然后乃当取儿!』以此方便可令和合。」
阿难须臾便至,五百释女抱儿出迎,皆着阿难前地,儿即大啼。阿难果言:「何不抱取?」同声答言:「若长老与阿酬和合,我等乃当还取此儿!」阿难感其此意,又愍婴孩,语言:「姊妹取儿,我当与彼和合。」便还集僧,优波离问阿难:「比丘不与取有几种,非沙门、非释种子?」答言:「有三种:自取、教人取、遣人取。」又问阿酬:「汝自取、教人取、遣人取不?」答言:「不!」又问阿难:「阿酬比丘有何过?」阿难言:「阿酬无愆,是我之过!」于是阿难僧中遍唱:「是我之过,阿酬无愆。」便向阿酬忏悔和合。
有一比丘本是偷儿,语诸比丘:「可共至彼聚落取物。」诸比丘便从其语,先往取之。彼比丘于后生疑问佛:「我如是教人盗,犯波罗夷不?」佛言:「不犯,得偷罗遮罪。」
有比丘取他覆塚衣、塚上幡、塚间衣、神庙中物,他所护者。生疑问佛,佛言:「他心未舍取,直五钱皆波罗夷。庙中物虽无主,而是官所护者,亦如是。」
有比丘瞋他故,或烧其家、或烧其田穀财货。生疑问佛,佛言:「不犯,得偷罗遮罪。瞋故,破坏他物,亦如是。」
有比丘于鼠穴中得千两金囊,盗心取,生疑问佛。佛言:「属鼠物,不犯;得偷罗遮罪。若盗心夺鸟兽物,亦如是。」
有比丘于食上辄食他分,他问:「谁食我分?」答言:「我食!」彼瞋。生疑问佛,佛言:「非盗心不犯,不应辄作同意食他分,犯者突吉罗!」
有比丘蒲博,赌取人物,生疑问佛。佛言:「不犯,得突吉罗罪。」
有二比丘同意更相着衣,后相瞋谤以为偷。生疑问佛,佛言:「不犯。不应辄同意着他衣,犯者突吉罗!」
时跋难陀与估客共道行,到关税处,估客从跋难陀借囊,密以大价珠着囊中还之,跋难陀不觉。出关已,索囊中珠,跋难陀言:「我不取汝珠。」估客言:「汝实不取,我向借汝囊,以珠着中耳!」即还其珠。生疑问佛,佛言;「不犯。若欲出关,人从借物;还已,应抖擞看,犯者突吉罗!」
时旃荼修摩那比丘尼弟子,至师檀越家诈云:「师病索三种药粥。」得已,于外自食。其家妇女后往问讯言:「阿姨病差不?」答言:「我都不病,何以问我?」便以具说。师语弟子:「汝偷我粥!」答言:「我实不偷,于和尚作同意取耳!」生疑问佛,佛言:「不以盗心,不犯;得故妄语,波逸提罪。」
有比丘见主人田无水,决属他水浇之,生疑问佛。佛言:「若直五钱犯。」
有高处比丘掷他衣,与下处比丘,俱生疑问佛。佛言:「若盗心掷,波罗夷;无盗心取,偷罗遮。若无盗心掷,偷罗遮;盗心取,波罗夷。俱盗心,俱波罗夷;俱无盗心,俱偷罗遮。」
有比丘盗心贸僧好物,生疑问佛。佛言:「贸直五钱犯。」
时有比丘以石掷蛇,误着人死,生疑问佛。佛言:「汝以何心?」答言:「欲掷杀蛇。」佛言:「人死无犯,掷蛇犯突吉罗。」
有比丘杀猕猴,以似人,生疑问佛。佛言:「夺畜生命,犯波逸提。」
有一妇人夫行不在,傍通有娠,从常供养比丘乞堕胎药;与之儿死,母不死,生疑问佛。佛言:「犯。若欲堕胎,母死、儿不死,犯偷罗遮;若俱死,犯波罗夷;若俱不死,犯偷罗遮。按腹堕胎,亦如是。」
有诸比丘不乐修梵行,而不罢道,还就下贱;于高处自坠取死,堕下人上,下人死,己不死。生疑问佛,佛言:「汝以何心?」答言:「欲自堕死。」佛言:「彼死,无犯;作方便自杀,皆偷罗遮。」
有二比丘先相瞋,后共道行,于路相打,一人遂死。生疑问佛,佛言:「汝以何心?」答言:「瞋心。」佛言:「无杀心,不犯;瞋他比丘得波逸提罪。从今不听相瞋、未相悔谢共道行,犯者突吉罗!」
有比丘打杀鬼,生疑问佛,佛言:「犯偷罗遮。」
有比丘欲杀彼,而误杀此,生疑问佛。佛言:「不犯,得偷罗遮罪。」
时诸比丘为利养故,种种赞叹他戒成就,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成就;而密以自美,生疑问佛。佛言:「若如是等不分明自说,皆犯偷罗遮。」
毗舍离有一大树名尼拘类,荫五百乘车。花色比丘尼见,语诸比丘尼言:「我在天上时,捶耳边华如此树大。」诸比丘尼谓无此理,种种呵责:「云何比丘尼,自说得过人法?」以是白佛,佛言:「天上实有此华,华色比丘尼实语,无犯。」
毗罗茶私呵比丘身生五百痈疮,痈疮溃烂不可视。华色比丘尼与五百比丘尼俱共问讯,见已便笑。诸比丘尼呵责:「云何无怜愍心,见比丘如此,方更笑之?」华色答言:「此比丘过去世时作大国王,名毗竭婆,我时为作第一夫人。其王强取五百童女,破其当世,以此因缘,无数百千万岁堕大地狱,苦毒烧煮,余报受此五百痈疮。」诸比丘尼谓无此理,种种呵责:「云何比丘尼,自称得过人法?」以是白佛,佛言:「彼比丘实尔!华色说实,无犯。」
时长老目连语诸比丘言:「我见阿耨达池有莲华,大如车轮。」诸比丘不信,谓是虚说得过人法。以是白佛,佛言:「实有此华,目连说实,无犯。」
有诸比丘虚说得过人法,作如是言:「我有业报因缘,天眼、天耳、他心智。」后疑问佛,佛言:「不犯,得偷罗遮罪。」
有诸比丘虚说得过人法,作如是言:「我得天眼、天耳、他心智,诸漏已尽。」后疑问佛,佛言:「犯。」
有一婆罗门请僧食,言:「大德诸罗汉来坐食。」食竟言:「诸罗汉还去。」诸比丘生疑问佛,佛言:「人自作此赞叹,皆无犯。」
有诸比丘为利养故,坐、起、行、立、言语安详,以此现得道相,欲令人知。后疑问佛,佛言:「如是等现异,皆犯偷罗遮。」
有诸比丘临欲命终,应堕地狱,悉见地狱诸相,阿傍在前;又有比丘应生天,悉见诸天宫殿,闻音乐声,天子、天女在前语言。皆以语人,生疑问佛。佛言:「是应生瑞相,非妄语,无犯。」
有诸比丘本欲说余事,后非意说过人法,生疑问佛。佛言:「非是本意不犯,得偷罗遮罪。」
有诸比丘语白衣言:「若有住汝房者,皆成就如是如是道法。」后自往住,生疑问佛,佛言:「作如是等方便,皆犯偷罗遮。」
有诸比丘自说得过人法,欲令人闻,而非人闻;又欲令非人闻,而人闻;又欲令人、非人闻,而无闻者。皆生疑问佛,佛言:「皆犯偷罗遮。」
时目连语诸比丘:「某甲居士妇当生男。」彼当产时转为女。波斯匿王与阿阇世王共战,目连言:「波斯匿王当胜。」而反不如。后更集战,复言:「阿阇世王当胜。」亦反不如。诸比丘呵责言:「云何虚说得过人法?」以是白佛,佛言:「如目连语,但观其前,不观后耳!」
时有比丘搔隐处,不净出,生疑问佛。佛言:「汝以何心?」答言:「始末无有出意。」佛言:「无犯。若欲出,而出,僧伽婆尸沙;欲出,不出,偷罗遮。」以暖水浴、向火炙,不净出,皆如是。
有比丘忆行欲事不净出,生疑问佛。佛言:「汝以何心?」答言:「我忆行欲事,不净自出。」佛言:「不犯;忆行欲事,突吉罗。」
有比丘故以形撑衣出不净,谓不犯僧伽婆尸沙。问佛,佛言:「如是比丘出不净,僧伽婆尸沙;不出,偷罗遮。」
有比丘于女像边出不净,生疑问佛,佛言:「若出不净,僧伽婆尸沙;不出,偷罗遮。」
时有比丘以肘筑女人身,复有比丘以钵钩牵女人。生疑问佛,佛言:「皆犯偷罗遮。若捉其衣、牵捉其绳杖,亦如是。」
有比丘,女人在床上、船车上、树上,欲心摇之。生疑问佛,佛言:「若如是比丘,皆犯偷罗遮。」
时有女人着青衣,比丘见语言:「姊妹!汝许青。」生疑问佛,佛言:「犯偷罗遮。若如是因形,而作恶语,皆如是。」
时有夫妇共斗不和合,比丘往和合之。生疑问佛,佛言:「若夫妇义已离,和合者,僧伽婆尸沙;若未离,无犯。」
五分律卷第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