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八页。丁八,天眼普见愿。
净土宗修学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所谓的心想事成。在我们未来的生命当中,你只要不断地去想极乐世界的庄严,这件事情就会成就。也就是说,阿弥陀佛那个四十八愿,他这四十八愿的四十八种力量,其实不断地在忆念我们。但是,单方面的忆念是不能构成感应的,所以只要我们能够花一点心思去忆念四十八愿,这四十八愿是绝对可以成就的。所以,在我们讲完课以后,希望大家在心中都有四十八愿,你不断地对它释放出你忆念的磁场,那么在未来的生命当中绝对可以心想事成。
前面讲到正报庄严,包括远离三途、身相庄严、衣食自然,这都是一种离苦得乐的相貌。这以下讲到五种神通。为什么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要提供这五种神通的果报体呢?我们从《大般若经》里面得到了一些说明。
《大般若经》对菩萨开示说,菩萨发菩提心已,应修学般若波罗蜜,于一切法无所着。说菩萨刚开始修学,先立定你的目标,要成就佛道,发菩提心。然后干什么呢?修学般若波罗蜜,用我空法空的智慧,使令你内心当中安住在无所着。既无所着,为了游学诸佛国土故,而应学五通。你慢慢地成就了菩提心,也成就了空正见,接下来干什么呢?为了游学十方诸佛国土、广作佛事的缘故,菩萨开始要修学五种神通,要修学禅定五种神通。
那么为什么修学五通呢?第一个,依止天眼而见其身形,看到这个同参道友的身形;第二个,依止天耳而辨其音声;依止神足而通达无碍;依止他心而知其心思;依止宿命而知所从来。所以当菩萨发了菩提心,修学般若波罗蜜以后,你要开始参学十方国土,开始去一方面亲近十方诸佛,一方面成熟无量有情、广作佛事,你就应该要成就五通。是这个意思。
所以我们到极乐世界,为了参学十方佛土的方便,阿弥陀佛也提供了五通。我们看看他的五通的相貌。
丁八、天眼普见愿(六)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在我成佛的世界当中,国中的这些凡圣同居土的天人,他们都必须要成就天眼。这个眼就是眼根,能够见诸色尘的。为什么加一个“天”呢?表示这个眼根是通达无碍,叫作天。这个天眼的力量有多大呢?至少能够照见百千亿亿十方诸佛的国土。百千亿亿包括了它的远近的相貌,包括它的粗细的相貌,包括它的内外相貌。内外,什么叫作内外呢?你看这个墙壁,墙壁以内的你看得到,墙壁以外的也看得到,看得到内外之相。假设不如此的话,不取正觉。
这个天眼通,在古德解释说,在极乐世界的众生能够照见六道众生死此生彼、苦乐等相,及一切障内障外、世出世法、种种形色,无有障碍。就是极乐世界的天人,能够亲眼看到这个六道众生,他过去修布施,死掉以后生在尊贵家;或者这个人悭贪,堕落到贫穷的果报。你自己亲眼看到这个果报的显现,当然能够生起厌苦欣乐的这样一种愿望。也就是说,他能够实际看到众生六道轮回,他死亡以后生到哪里去、受种种的苦乐的相貌。这个是天眼的一种受用。
丁九、天耳普闻愿(七)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觉。
前面是讲眼根的殊胜,这个地方讲极乐世界果报体的耳根殊胜。那么极乐世界的耳根是怎么样呢?
在我成佛的世界当中,我国中的天人,他的耳根能够听闻种种的声尘, 他的范围能够听闻百千亿亿诸佛所说的佛法,而且能够受持。这个受,就是了解义理叫受;持,就是明记不忘叫作持。能够了解义理,又能够明记不忘。这个是讲到他的耳根的功能,能够受持诸佛所说的妙法。
古德讲到这个五种神通,说菩萨成就五通有两层意思:
第一个,坚固菩提心。菩萨因为能够见闻众生所受诸苦果故而厌离苦因, 因为能够见闻众生所受的种种乐果故而欣求乐因。我们一般人对于造杀盗 淫妄不知道怕,因为他没有亲自看到这个果报出现,所以他不知道怕。因为造业的时候果报不是马上出现,是来世才出现,所以他的恐惧心没办法生 起。但是,如果菩萨成就五通,他能够亲自看到这个人因为造业的关系来生 到地狱去,他对他自己行为的恶业会产生厌离的感觉。
《宗镜录》引用《大智度论》里面一个故事说,一个阿罗汉成就无生法忍以后,在禅定当中看到他过去生到地狱受刀山油锅的果报,身为一个阿罗汉他吓得全身毛细孔出血!你就知道这个地狱果报的可怕。你看到这种果报以后,自然地就不敢去造这个恶业了。所以它本身对于坚固一个人的道心有帮助,因为他实际看到因果的出现,而不是听闻而已。
第二个,这个菩萨具足五通,能够积功累德。他能够游诸佛国,一方面亲近供养诸佛,一方面能够成熟、利益有情,能够积集广大的福德、智慧两种资粮。没有神通,你就离不开三界,就不能亲近十方诸佛,就丧失很多的上求下化的机会。为什么?这个叫作报障,你的果报体障碍你的愿望。你很想要亲近诸佛,你很想要广度众生,但是你的愿望,你这个果报体它没有提供你这个功能,它没有这种功能来完成你的愿望,你叫作空有愿望。因为娑婆世界果报体太羸弱了,你哪里都不能去。所以,对一个菩萨——一个有志向的菩萨来说,成就五通是非常重要,它能够实践你的理想。
丁十、神足无碍愿(九)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这个神足就很重要了。在我成佛的世界当中,国中的天人(他的整个行动力就靠这个足)他的神足通是什么相貌呢?于一念顷的时间能够超越百千亿亿的诸佛国土,在一念顷。
我们可能很难想象他的功德,我们可以做一个比较。你看经典上说,目 犍连尊者是所有阿罗汉里面神通第一的。他有一次在听佛说法,他就感觉 说,哎哟,我上次坐在前面听佛陀的声音是这样子,为什么我这次来晚了在后面听,声音还是这样子呢?那到底佛陀的音声有多大呢?能够有多远呢?他要测试佛的音声,就用他的神足通一直飞一直飞。飞到最后,竟然飞离了 娑婆世界,到了他方的佛世界去了,飞了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那个地方是一个佛陀的庄严的国土,这些菩萨看到目犍连尊者,说,哎哟,怎么来了一个小虫?佛陀说,哎呀,你不要轻视他,他是释迦牟尼佛的一个大弟子,他要测试佛的音声跑到这个地方来。目犍连尊者一心一意地在听佛的音声,结果飞离娑婆世界以后,他回不来了。这个时候,他方的佛陀就跟他讲说,你要忆念释迦牟尼佛的名号。后来目犍连尊者仰仗佛力才飞回来。
所以,一个阿罗汉的神足通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而在极乐世界提供的神足通,是在一念顷超越百千亿亿诸佛国土。你去跟阿罗汉一对比就知道了,菩萨的神足通不可思议。
神足通这句话其实是有两层意思:第一个是到达的意思;第二个是转变的意思,我们叫如意足。
到达就是我们经文所说的这种神足通。这个神足通有粗细的差别。在初地之前的神足通是粗浅的,他的相貌是身能飞行,如鸟无碍。你从这个地方到台北,你是用身体直接飞过去的,就像那个鸟,如鸟飞虚空,无有障碍。初地以上的菩萨的神足通,是精细的神足通,叫作此没彼出,一念即至。你从这个地方到台北去,你不用飞,你在这个地方消失掉,在台北直接现出来,就是我们这个地方说的“于一念顷”,他不用靠身体飞。这个是要初地以上的神足通才做得到,它有到达的作用。
第二个,转变。转变就是可以把物质作转变,把大的变成小的,把小的变成大的,把一变成多,把多变成一。在初地之前的变化,最多不能超过七天。你看阿罗汉可以把石头变成黄金,但是七天后它自动又变回来,因为他没有那个道力来改变物质的本质。但是初地以上的菩萨,把石头变成黄金以后,这个黄金就永远是黄金,它不会再变回来,永久的改变。
所以这个神足通有到达跟转变两层意思,也各有粗细的差别。
当然,这个神足通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古德说,在极乐世界的人民这个神足通,产生最大最大的作用就是供养他方十万亿佛,供佛用的。我们都知道,福德的产生要心境的相应,你有布施的心,你还必须找上一个殊胜的田。我们上次讲过,你供养一百个持五戒的,比不上一个修十善的;你供养一百个修十善的,比不上一个初禅……乃至于比不上二禅三禅、初果二果,乃至于比不上佛陀。在修福报的时候,你的田是很重要。末法时代为什么我们很难修习很大很大的福报?就是你找不到一个殊胜的田。
你看阿那律尊者。阿那律尊者,诸位都知道,他叫无贫尊者。他出家以后,他那个钵很特别。那些贫穷人家把粗劣的饮食放到阿那律尊者的钵里面,只要进入他的钵,入此钵成甘露味。他吃不完,他把他钵里的东西拿出来分给他师兄弟的时候,又变成粗陋的饮食。因为它是福德所招感的。
阿那律尊者以前是个农夫,他经常去田里面耕种。在山上住一个辟支佛, 这个辟支佛七天下来托钵一次。结果有一次他下来托钵的时候,托了空钵而回了。这个农夫看到这个辟支佛,一个修行者,他觉得很可怜,他七天才吃 一顿饭,这次又空钵了,他就把自己的便当施舍给这个辟支佛。从那以后, 他就天上人间永远不遭受贫穷的果报。为什么呢?因为他遇到一个殊胜的 福田,一个辟支佛。所以,我们今天供养他方十万亿佛,那的确是能够快速地积集资粮。当然,这个地方神足通就很重要,它可以把你的愿望转成实际 的行动,而不是在心中观想而已。
丁十一、他心悉知愿(八)
我们看第十一个,他心悉知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见他心智,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
这个是五种神通的第四个,他心通。
在我成佛的世界当中,国中的天人,假设他不能够见(这个见就是通达),不能够通达他人的心识,不能够通达他人内在的思想——他的最低限度要能够知道百千亿亿诸佛国中众生心念,不取正觉。
在《大智度论》里面龙树菩萨说,菩萨见其形而闻其声,而亦当知其心智。为什么呢?说菩萨到了十方国土去,他用神足通到了,也看到很多众生的形状,也能够辨别他所讲话的音声,为什么要修他心智呢?以知其心思而应机说法故。因为你要说法之前要先观察他心中的希望。这个说法本身不是说你要讲什么法,而是对方要听什么法,这个契机很重要。
我曾经遇到一个居士,他跟我讲一件事。他说,有一次,一个某甲法师跟他讲说:某某居士,你布施修得不错,持戒也不错,但是你这个脾气那么糟糕!就拿这个发脾气的过失一一地指责他。他听了以后非常反弹,非常不高兴。后来,他用同样问题去问某乙法师,某乙法师就赞叹他的功德:你看你布施学得不错,持戒也学得不错,如果你的脾气能够改得好一点那就更好了。这个居士听了大欢喜,然后就慢慢改他的脾气。
我在想一件事情,诸位你要永远记住一句话,如果你以后弘法的话,一个人要改变,只有他自己想要改变。所以你的目的就是怎么样?使令他改变。而这个时候你的善巧就很重要。诸位要记住,不是你让他改变,你是创造一个色声香味触法让他自己改变。而这个地方这个四悉檀,他的欢喜就非常重要。蕅益大师讲,没有欢喜益,后面的灭恶、生善、入理都不能成就。所以说这个菩萨的他心智是干什么呢?因为要观察他的心思、知道他心中的愿望,才能够应机说法,是这个意思。
丁十二、宿命智通愿(五)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识宿命,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不取正觉。
我们前面的天眼通是看到他的身体的形状,天耳通听到他的声音,他心通知道他现在的善根的浅薄、烦恼的粗重,是看到他现在的结果。宿命通是知道他是为什么形成这个结果,看到他的过程——你从什么地方来、你过去是什么因缘而造就了现在的结果,就靠这个宿命通。前面是看到了现在的结果,这个宿命通是看到他过去的过程。
在我成佛的世界当中,国中的天人假设不成就宿命通——这个宿命通《大智度论》上说是“知所从来”,知道这个人过去是什么样的因缘,所以他有这个烦恼。这个人为什么一出家很喜欢拜佛?他有他的因缘。为什么这个人不喜欢拜佛,喜欢打坐?他有他的因缘。这个菩萨能够知所从来。能够知道百千亿亿整个诸劫的种种的“事”,这个事就是他的善恶的因缘,他的善根是什么因缘成就的,他的罪业是什么因缘成就的。
这一点,《楞严经》很强调,知所从来。《楞严经》说,一个人的绳子是怎么结的,他是怎么打结的,你要把他的结解开来,你要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你不是硬拉就可以把它解开。说 A 这个人有贪烦恼,B 有贪烦恼,对治的方法不一样,因为他们刚开始形成这个贪烦恼的过程是不一样的。他们两个形成贪欲烦恼的过程不一样,你怎么能够用同样的药去对治呢?
我要告诉大家一个问题,过程很重要;你不了解他的过程,你就不能为他解开他的问题。所以你看现在很多的治疗的,那个催眠法,其实这个是合乎《楞严经》的道理。你看他为什么一看到水就怕?你说,欸,你不要怕水,你不要怕水。你跟他这样讲不要怕没有用,他就是怕。你要“知所从来”,事出必有因,这个害怕的心是怎么形成的,把它找出来。所以这个宿命通能够知所从来,能够找到这个善恶形成的一个过程。
当然,这个五通其实是通外道的,也通于二乘,但是它的内涵不一样。诸位要知道,这个下面“知百千亿亿诸佛国土”、“知百千亿亿诸劫事”,特别的广大。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到一个修仙道的婆罗门的地方,这个婆罗门有很强大的宿命通。释迦牟尼佛就考他了,就拿了一个骨头给他看,说你看这个人他生前是做什么事?他是生什么病死的?他死了以后到哪里去?拿一个骨头给他看。这个外道一入定,哦,这个人他是在哪里出生的,他以前是做什么行业的,他是得什么病死的,他现在到哪里去了,讲得清清楚楚。佛陀说不错不错,善哉善哉!佛陀又拿另外一个骨头给他看,说这个人他是从哪里出生的?他是做什么行业的?他是生什么病死的?他是往哪里去?结果这个骨头他一看,看不出来。为什么?因为它是一个阿罗汉的骨头。阿罗汉入无生以后,他找不到他的信息,这个婆罗门竟然看不到他的过去。所以你就知道,外道的神通跟阿罗汉的神通、跟佛陀的神通是有差距的。
我们讲净土法门是他力门果地教,这个地方,其实这个神通可以说都是我们先受用阿弥陀佛的功德,但是在受用的过程当中,我们再慢慢地慢慢地偿还。先享受后付款,就这个道理。
丁十三、寿命无量愿(十三)
我们看丁十三的“寿命无量愿”。
设我得佛,寿命有能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
极乐世界,古德说有三种无量:第一个是光明无量。极乐世界整个依报的国土都是光明的,没有一个角落是黑暗的,绝对没有。不管白天,不管晚上,极乐世界没有晚上,都是光明的。第二个,极乐世界的正报是寿命无量。第三个,眷属无量,有很多很多的大菩萨,诸善聚会。
这个地方讲到寿命的无量。说在我成佛的世界当中,假设我的寿命是有限量的话,那么这个限量是下至百千亿亿劫,就不取正觉。
这个寿命无量,当然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古德在这个地方说,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所以他的受用特别殊胜,他没有痛苦的感受,只有快乐的感受;极乐世界供养诸佛植众德本,而且见佛闻法增长菩提,你能够积集广大福德、智慧两种资粮,也特别殊胜。这样的一个果报体,假设他的寿命很短暂的话,那么就好像玉杯之穿漏而终成遗憾。说一个杯子,这个杯子长得很漂亮,里面装了很多的甘露,但是它的杯底有漏洞,那这样子这个杯就是很遗憾。
所以极乐世界,你看,没有三恶道,身相庄严,衣食自然,五种神通。你还不一定要待在极乐世界,你经常能够遨游十方世界。它提供你这么好的果报体,当然我们很在乎这个时间。用这个果报体借假修真,到底这个果报体能够用多久?下至百千亿亿劫!有足够的时间让你修学圣道。
我想,我们流转到现在,我们感觉到三界对我们最大的伤害大概就是分段生死。我不知道诸位怎么想的。其实我们对三界果报的厌恶,我们不在乎说什么老病死,因为我们久了也就习惯了,但这个无常败坏很可怕。我在想一个问题,如果三界的寿命长一点,不要经常这样死来死去的,可能很多人会考虑继续留在三界。但是,三界的果报体太短了,这个问题很严重。因为,好不容易,生老病死我适应了,我适应以后你又让我死掉,又换一个新的环境;新的环境我又适应了,又死掉了。弄得一个人真的是莫名其妙。我们必须要不断地适应新的环境,等到你摸清楚开始修行了,又死掉了。其实我觉得,三界当中最大的伤害,除了生病以外,这个死亡是很严重的。这个分段生死,让你整个修学圣道一加一不能等于二,不能够相续下去。
极乐世界提供一个这么长的寿命,古人说一句话:“拼个今生,永作闲汉”,这个极乐世界是一劳永逸的,辛苦一次,一次解决。我觉得这个非常好,我今生拼了,但是怎么样呢?得到这次果报以后,一劳永逸。我们为什么不到天上去?因为他的寿命太短。你好不容易生天了,结果又掉下来。所以这个地方也就是说,极乐世界的果报是什么样?一劳永逸的!你只要拼一次,从今以后,你长久地可以受用这个果报。所以寿命无量这个愿望是太重要了!
丁十四、随愿修短愿(十五)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个地方也讲到跟寿命有关系的,说在我成佛了以后,国中的天人,寿命是无能限量的。这个我们说明一下。极乐世界的无量,他的寿命是有量的无量,你有一天还是要面临死亡,是有量的无量,当然这个时间很长。除非你有一个很特殊的菩提本愿,你能够“修短自在”。这个修就是长期的修学,或者短暂的修学,这个是合乎你心中的愿望。
我们到极乐世界以后有两个选择:
第一个,你成就无生法忍以后,马上离开极乐世界。离开极乐世界,在古德注解当中你有两个选择:第一,你以初地菩萨的力量,转投生到十方的其他佛土去。你等于是把阿弥陀佛佛土当作你成佛的第一个跳板,到极乐世界成就无生法忍,然后你就放弃那个寿命到另外一个佛土去,那个时候你自在了。第二,你成就无生法忍以后,回入娑婆度有情,大悲特别重。就是你不需要那么长的寿命,你怎么样?把那个寿命的愿望舍掉,这第一个选择。
第二个选择,你觉得,欸,极乐世界不错,我就长久待下去了,一直等到你修到等觉菩萨为止。如果你读《阿弥陀经》你就知道,它讲到“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蕅益大师解释说,阿鞞跋致是初发心的、初往生的菩萨,一生补处就是等觉菩萨,就是在那个地方住很久的久修菩萨。所以极乐世界很多等觉菩萨。
当然,你不能在极乐世界成佛,因为你成佛,你自己要发愿创造一个国土。但是极乐世界可以让你待到等觉菩萨再离开,也可以;你成就无生法忍马上回入娑婆,或者亲近十方诸佛国土,也可以。这叫作修短自在,“除其本愿,修短自在”。
你看净土宗的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省庵大师他是悲心很重,他作那个《劝发菩提心文》。他临命终的时候诸位弟子在下面哭泣、膜拜。大师说:大众切莫哭泣!我去去就来。生死事大,各宜净心,念佛可也。他说你们不要哭,我去去就来。所以这个菩萨可能不会待太久,就是随顺你的本愿而修短自在。
所以你看,我们在修净土的发愿文有两个,对不对?一个是什么?“愿 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对不对?后来忏公师父把它改成“回入娑婆度有情”,你会觉得哪一个比较好?你跟不退菩萨,一天到晚跟他们作伴,第二个是回入娑婆度有情。这个就是我们说的“随其本愿,修短自在”,两个都很好。
我们回答几个问题。
【学员提问】极乐世界的寿命无量直至成佛,请示法师这样的思想对不对?
【师父答疑】我们不能在极乐世界成佛,因为那个世界不是你创造的。你可以借用那个地方来修学,但是你不可以在那边成佛,一个世界不准许有两个佛。这个是弥陀的本愿创造的世界,你等于是借他的光明来修学,借假修真。如果说你到极乐世界成佛,那这个思想是完全错误,你不可以在那边成佛。你要成佛,你要到娑婆世界,然后发愿;发了愿以后,到众生的世界积功累德,去满你的愿;然后愿成就了,那个国土就出现了;然后别人再来依靠你。你不能够说别人创造那个地方,你去成佛,不可能。成佛都是开山祖师,这个道场必须你自己盖的,否则你没办法成佛的。
【学员提问】到极乐世界皆具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
【师父答疑】是的,这前面我们讲过。你或者是一部分,或者全部。
【学员提问】在极乐世界还有天、人之分吗?
【师父答疑】有的。不过,我们在娑婆世界的六道轮回是竖的,所以它彼此不能见闻,我们跟畜生道可以见闻。而极乐世界的四土是横具的,它的天、人,什么叫天人?就是这些凡圣同居土。上面还有方便有余土,还有实报庄严土,这三土的众生可以互相的接触,可以互相见闻。你可以看到天上的人,天上的人也可以看得到你在干什么。你可以看到凡圣同居土,你可以看到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他也可以看得到你,互相可以往来的。你看《阿弥陀经》说,你可以跟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蕅益大师讲说,什么叫诸上善人?就是那些法身菩萨。所以极乐世界的人民是互相地见闻,互相在一起。
我在想一个问题,关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我在作《四十八愿》,我在想,构建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想法是从真善美出发的,真善美。我们娑婆世界,美好的东西往往都是不善良的,都是跟邪恶划等号的。你看最美好的是什么?钻石。但钻石成就的过程是充满了血腥跟暴力。美国有一个作者说,我们受用的钻石,你看做很多很多的装饰品,这些美好的钻石有三分之一来自于非洲,而得到这个钻石都是经过杀戮。只要一个乡村发现有钻石,这个乡村的人大概全部要被杀掉,一个都不能够留下来。所以他的作品,他那个作品的名字叫《滴血钻石》,钻石是滴血。然后它成就以后,我们看到钻石又产生很多的贪欲的烦恼。所以我们娑婆世界,美好的五尘都是跟邪恶有关的。你看我们讲修行,为什么都摄六根?就是你不能被五尘所转。所以在娑婆世界,美好都是不善良,善良也就不美好。
极乐世界是怎么样?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安排,先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然后你在美好的世界当中产生善良的心,产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从美中培养你的善心,然后从善心当中悟入我空、法空的真理,再入真。所以极乐世界的国土是美、善、真。你要掌握这三个角度,你大概对极乐世界的国土,那个纲要抓到了。第一个,他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让你产生欣求;第二个,他从美好当中引发你的善念,菩提心、六波罗蜜的善念;然后从善念当中再悟入我空法空的真理,再入真实。
我们常说一句话,借假修真。这句话刚好运用到极乐世界。先假借这个美好的东西,我们看到美好的东西我们会喜欢;你喜欢上它的时候,它就有办法引导你生起善念,最后从有相的善念入无相的空性。这个思考不错。诸位以后成就国土可以参考这个方式,由美入善,由善入真。
我们这一堂课就讲到这个地方。诸位如果有空的话,可以把那个核心五愿背一背,因为它等于是整个极乐世界净土的因果的纲要,前面五个愿,讲到极乐世界的果报功德、因地的修学。然后再把后面的这些愿,依报庄严、正报庄严,你把几个重要的背起来,重要的。然后在心中不断地想,你每想一次,它就跟你产生一次的感应。说实在的,极乐世界,忆佛念佛,净土法门你要多想,它跟你的缘才深。娑婆世界的事情你要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