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法集要经卷第七
观无畏尊者集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说罪品第十五之余
明了罪福相, 是为具智者,
于此无正解, 乃愚痴所作。
善达诸功德, 于过恶亦然,
二种如实知, 常获于乐分。
若人造诸罪, 如与冤同处,
乐行善利者, 如近于良友。
由爱染造作, 境界常现前,
展转痴暗中, 常受诸楚毒。
欲境如稠林, 贪爱常游处,
愚夫不达法, 何因能出离?
堕彼地狱中, 和合受众苦,
当知不作罪, 无由来至此。
行善获胜报, 无量福庄严,
为恶自招殃, 决定无能免。
谓自他苦乐, 循环三有海,
由业风所吹, 如波依于水。
若人生于逸, 常造作诸恶,
以是因缘故, 当堕于地狱。
从地狱得脱, 生于余趣中,
复为欲所牵, 忘昔所受苦。
此心由惯习, 暂悟即还迷,
乐坏苦复生, 不思惟后患。
为五根所诳, 狂乱侵佗境,
受流转无穷, 皆由爱缠缚。
堕地狱鬼趣, 傍生及边夷,
或暂生天中, 须臾还退殃。
受诸趣流转, 如世间车轮,
皆由业习牵, 而不生疲厌。
设使生天中, 受极妙快乐,
福尽还退堕, 此皆轮回行。
堕莲华地狱, 百千俱胝数,
受无量苦恼, 愚痴无厌怖。
三界无有乐, 皆为苦所逼,
众生痴所盲, 未尝怀忧畏。
愚夫迷苦因, 于苦不能了,
是苦从因起, 如种生其果。
由苦乐所拘, 于三有往返,
唯除寂灭乐, 永离诸忧恼。
若在所生处, 能思念诸苦,
是苦不复生, 离苦获安隐。
若人能忆念, 地狱中苦恼,
则于彼乐中, 少分而不着。
如是了知已, 世间悉虚假,
当离诸过患, 以慧善修作。
寿命不久住, 瞬息刹那间,
断除彼恶因, 常奉行众善。
了住寿非坚, 一切由心造,
依正行所作, 不求邪活命,
未来世苦恼, 何不生惊怖?
痴索镇萦缠, 狱火常烧煮。
痴为不善法, 违白净福业,
能引恶众生, 长沦于苦海。
若人不怖罪, 乐多造诸恶,
展转地狱中, 为狱火烧炙。
如一微细火, 则能烧诸物,
愚夫罪少许, 亦堕于地狱。
若人怖恶道, 不作诸罪行,
能摄受正法, 舍恶而从善。
恶友生放逸, 起无惭无愧,
智者常远之, 彼如火如毒。
苦法为魔障, 乐法无所碍,
于二善分别, 一切皆通达。
远彼恶知识, 乐广行施忍,
慈念诸众生, 是生天要行。
地狱品第十六
若人邪活命, 造作众恶业,
今当说其报, 后堕于地狱。
谓等活黑绳, 众合二号叫,
烧然极烧然, 无间地狱等;
如是八地狱, 方面各一门,
彼一一狱门, 四狱为城郭;
铁城遍围绕, 造恶者充满,
狱卒叉罪人, 如鱼烹鼎镬;
雨山石器杖, 斫截碎其身,
日夜常悲啼, 渴令饮铜汁;
为极苦逼切, 发声大号吼,
受种种治罚, 向四方奔窜。
若人痴所覆, 横生诸恶见,
招彼地狱因, 如海深且广。
此下劣恶见, 损害于自佗,
无量苦因缘, 汝为自缠缚。
由着邪见故, 恃己生憍慢,
永堕恶道中, 长时受极苦。
由造彼恶业, 汝今来至此,
下劣愚痴人, 自作何愁怖?
作恶希善报, 则无有是处,
种植于深渊, 必无其果利。
若人纵愚痴, 数亲近和合,
为彼少乐故, 后受于多苦。
愚夫妄为乐, 恋着于妻孥,
起染污烦恼, 皆由爱惑心;
于己命终时, 无一能捄护,
独趣险恶道, 惨然而长逝。
又彼地狱中, 本无诸苦器,
随造恶有情, 自心之所变。
譬如然妙香, 倏尔飘无状,
亦如群宿禽, 夜集晓还散。
或劫取佗财, 及害彼身命,
造此极不善, 皆为痴所致。
谓由彼痴故, 从瞑入于瞑,
失生天正行, 及最上寂静。
彼妻子眷属, 缠缚难出离,
没生死海中, 而无所依怙。
贪求造众恶, 云为于妻孥,
及自受酸辛, 彼各知何所?
于无量生中, 常贪着美色,
由是造诸过, 鄙劣而无愧。
先造彼罪恶, 后不生追悔,
定堕地狱中, 长劫无出期。
亲属虽聚多, 于己何能捄?
见余着欲者, 受报亦如此。
自行于善行, 必招其乐果,
愚夫痴所蔽, 于此殊无悟。
若为痴所覆, 贪恚亦随生,
所爱为佗有, 己苦无能免。
内为三毒烧, 外狱火围绕,
长劫受楚毒, 何时免恶道?
自心造诸恶, 曾不生愧耻,
为狱火烧炙, 何用徒悲啼?
汝辈极暗钝, 乐行于非法,
不须生悔恨, 于苦当安忍。
愚夫造众罪, 作已生惊怖,
业果常相随, 皆从因缘起。
于善何曾修, 于恶不能断,
若离彼恶者, 地狱不复见。
若人痴所覆, 不了于业果,
为邪师所悞, 转增其过咎。
由怖先造罪, 常生于热恼,
无正法对治, 终为苦逼切。
若能离诸过, 于苦则无分,
住正念思惟, 不应作诸罪。
若乐作众恶, 彼于苦无厌,
以苦而加苦, 何由能出离?
心不生厌患, 彼何有寂静?
我于罪众生, 故不生悲愍。
汝为痴所缚, 造彼非法行,
彼因汝自作, 匪我而能捄。
积集彼痴行, 罪恶悉盈满,
不能持净戒, 苦报孰能免。
若人造恶业, 随因则受报,
应知苦因缘, 自作而自受。
汝为爱索拘, 狂乱无惭赧,
受极险治罚, 彼苦无能说。
若人造众恶, 则受诸楚毒,
不作则不受, 无因亦无报。
如是诸过患, 果在于地狱,
于诸善法中, 曾不生欣乐;
不修于福业, 造无量罪恶,
受报亦如然, 愚夫徒悔恼。
舍离诸善人, 多行于诡诈,
不修真实因, 求乐不可得。
积集众罪垢, 从愚痴心起,
长劫受极苦, 皆由昔所造。
地狱诸有情, 为狱卒囚执,
苦切而责之, 业尽汝当出。
又彼愚痴人, 为自心所诳,
不了所作业, 烦惋怀悲怆;
以非利为善, 以良友如冤,
损坏于自他, 常处大黑暗。
彼三毒恶行, 与深冤无异,
能牵诸有情, 至焰摩罗所。
是痴何因生? 皆由计我所。
不修施等行, 以何而济度?
罪为第一冤, 随恶趣显现,
于此世他生, 而不相舍离;
所造作诸恶, 如利刀毒火,
险恶极可畏, 作已汝当受。
若人心寂静, 不着诸境界,
不随痴所行, 则离于恶报。
闻地狱苦声, 愚暗不生怖,
如持彼乾薪, 投之于烈火。
又世间火然, 焰久即能灭,
当知彼业火, 长时而炽盛;
常火势可断, 业火长相续,
若人造恶行, 毕竟为所烧。
是故彼业火, 常烧地狱人,
不怖恶道者, 无能免斯害。
以慧当拣择, 于己善防护,
远离彼恶业, 则不受诸苦。
为痴之所覆, 常造作众恶,
今受此极苦, 悲号徒尔为。
谓初中后分, 及尽苦边际,
苦因与苦果, 皆不可爱乐。
昔在于人间, 广作诸恶业,
招此险恶报, 汝今当自受。
离颠倒分别, 因果常相应,
如昔之所作, 随业而受报。
汝能于自身, 常生其保重,
云何起杀业, 伺断佗寿命?
汝求彼财利, 备受诸艰辛,
云何于佗财, 兴心而劫盗?
汝于自妻妾, 专意而防护,
云何于佗色, 而生于侵暴?
汝作妄语罪, 欺诳于良善,
为佗不信受, 彼舌极可畏。
汝乐饮酒罪, 引生于痴钝,
招非法诽谤, 何不生远离?
如是五种恶, 皆汝先所造,
今受此恶报, 何为徒悲恸?
不善法如毒, 应当常远离,
能令诸有情, 长沦于苦海。
又彼贪欲火, 于三有炽然,
见善利不修, 后乐何所得?
说巧笑言辞, 增长于贪欲,
斯为大过咎, 当断无有余。
堕彼地狱已, 发声大号哭,
狱卒咸谓言: 如彼因而受。
不远离诸恶, 作已还复造,
彼因即增长, 受报亦如此。
若畏未来苦, 当现修众善,
则无地狱报, 亦不生悲啼。
放逸如彼地, 出生诸不善,
无量诸有情, 皆为贪所牵。
汝昔造众罪, 起贪等恶行,
愚夫不了知, 当苦何人代!
不生慈愍心, 随诸恶流转,
无边苦海中, 凭何而济度?
资财及所爱, 命尽悉遗弃,
由造此众罪, 为狱卒所追。
极勐恶火聚, 充遍于虚空,
乃至地方所, 炽焰而无间。
苦切不可观, 惶怖何所至?
锋刃为其道, 驱逐令履践。
险难广如海, 独逝而无伴,
何时得解脱, 于我谁能捄?
我为苦逼切, 疲乏不能往,
为彼所执缚, 牵挽而将去;
妻孥朋属等, 到此皆如冤,
纵无量珍财, 求嘱无能脱。
由昔放逸故, 乐坏翻为苦,
为死羂所牵, 冥莫何归趣?
彼琰摩狱卒, 极暴恶忿怒,
执缚加凌辱, 心生大惶怖。
我观彼恶处, 种种苦治罚,
一切情非情, 皆腾于勐焰。
复有大毒蟒, 周匝悉围绕,
悲号求出离, 无归亦无捄。
堕黑暗狱中, 深广犹大海,
虚空宿曜光, 长劫何由覩?
谓由彼五根, 颠倒生贪着,
流转三有中, 何由能寂静?
一切身肢分, 为利锯分解,
无量极苦恼, 言莫能尽宣。
积集罪如山, 众苦常围绕,
念念常增长, 心作身自受。
受极苦迫窄, 辛酸唯自知,
琰摩勅彼言: 汝观昔所作。
若了知自罪, 于苦能堪忍,
乃至业未尽, 一一当思惟。
昔由痴所覆, 今徒生悔恼,
汝作如是因, 自受如是果。
由恶作所起, 造增上重罪,
堕难中险难, 受苦中极苦。
愚夫造罪已, 如以薪投火,
从劫而至劫, 业尽或当出。
非诸天修罗, 夜叉鬼神等,
我为死羂拘, 彼皆不能捄。
为彼索所缚, 牵至琰摩所,
惶怖无依归, 随业之所趣。
若离欲过患, 三界中最胜,
解脱一切缚, 则不造诸罪。
若和合因缘, 先从父所得,
彼如是劬劳, 汝何行杀害?
又复害母罪, 恶业无过此,
堕于地狱中, 受增上极苦。
断三有结缚, 是名阿罗汉,
愚痴行杀害, 今受此苦报。
一切诸法藏, 显示解脱门,
法破和合僧, 今受此苦报。
常发虚妄言, 指东而谈北,
所说无诚信, 今受此苦报。
又复生绮语, 损坏真实宝,
无益于自佗, 今受此苦报。
起两舌恶业, 互相而谗谤,
离散彼亲朋, 今受此苦报。
说无义恶语, 如刀杖毒火,
令佗生热恼, 今受此苦报。
护惜己身命, 损害诸有情,
常无慈愍心, 今受此苦报。
佗所有珍财, 偷取或劫夺,
恣为五欲因, 今受此苦报。
乐作欲邪行, 如火益其薪,
常生疑怖心, 增长诸不善;
乐着于邪见, 损坏佗善根,
受恶报无穷, 受第一苦恼。
此诸恶境界, 汝愚痴随转,
皆由身语心, 相应而造作。
造彼众恶已, 将终苦现前,
为狱卒所驱, 速趣于地狱。
是地狱苦恼, 极难堪忍受,
假使海深广, 烧然亦枯涸。
若人了诸恶, 因果非可乐,
常当正思惟, 于罪不应作。
谓佛法僧宝, 众德皆圆满,
得生于人中, 何不能亲近?
初作微细罪, 如小火所烧,
后广造恶因, 如投身火聚。
于罪徒忧怖, 意不断诸恶,
常思受苦报, 今汝复何造?
当知彼少罪, 则能生众苦,
业尽当出离, 余无有能捄。
彼琰摩使者, 检察随释放,
若恶报未尽, 还牵受众苦。
于身肢方面, 分裂而斫截,
无数罪有情, 生悲愁号叫。
复有恶有情, 多作离间语,
犹如一种子, 后增长无数。
皆由彼恶慧, 而生于斗乱,
于亲属朋友, 悉为作破坏。
常远诸善言, 乐发于恶语,
当割截其舌, 因果还相似。
百千功德门, 由舌而破坏,
今受此苦报, 何时获出离?
堕彼地狱中, 极热生饥渴,
譬如以芥子, 掷须弥火聚。
又彼地狱火, 复从饥渴生,
及堕落诸天, 受报亦如此。
所造众恶业, 皆由三毒起,
展转勐焰间, 无藏窜逃避。
无智诸有情, 妄起于分别,
不善说为善, 于良友如冤。
云何诸众生, 不悟真实法?
设为彼开示, 心不生爱乐。
不乐闻正法, 轻毁说法师,
于浊恶世中, 何由生慧眼?
愚夫之境界, 爱欲长迷惑,
不依正法律, 无因能自悟;
为痴索所牵, 常乐作诸恶,
作已受极苦, 徒生于忧悔。
由增上愚痴, 于法说非法,
彼因既颠倒, 则错行乱学;
无明慧拣择, 耽嗜于五欲,
于善不修习, 见恶则随作。
诸天心着乐, 投放逸火中,
不遇胜善缘, 彼即随退堕。
又彼愚痴人, 憎嫉诸贤善,
矫现诸威仪, 诳佗而求利。
口虽说正法, 心常伺他咎,
是人于世间, 为第一恶者。
若人着欲乐, 则是求苦恼,
为自心所诳, 乐坏非他受。
是故以正慧, 常修十善行,
于诸非义利, 毕竟永除断。
乐利益于佗, 系心无暂舍,
常依净善法, 应当如是住。
饿鬼品第十六
若人不行施, 如无灯求光,
舍离于善业, 何能有乐报?
如世间盲者, 于物无所覩,
离施无福因, 当堕饿鬼趣。
堕无财鬼中, 周遍而求觅,
常困于饥渴, 皆由悭所感。
若乐修施者, 一切无能坏,
不作于少因, 后乃徒生悔。
由先造恶业, 堕饿鬼趣中,
为狱火烧炙, 长受饥渴苦;
何时离彼趣, 暂得于快乐?
何劫得解脱, 则舍诸热恼?
由不了因果, 及彼道非道,
为饥火所逼, 相续苦不断。
丑状发髼乱, 唯筋皮相连,
希求诸饮食, 暂覩无由得。
为众苦逼迫, 堕诸恶险难,
曾无有亲朋, 于我暂能捄。
汝昔于人中, 断作诸福行,
如至于宝洲, 空手而独返。
若乐修胜行, 常远彼诸恶,
我观彼善人, 蹑生天阶渐。
由彼身语意, 造作诸不善,
眷属皆他往, 独依苦而住。
为琰摩使者, 捉缚而驱逐,
入深邃黑暗, 去处极悬远。
我于一切处, 常受诸苦恼,
乃至须臾顷, 曾无微少乐。
今受此果报, 皆由先所作,
何时免斯苦, 得至于乐处?
为渴所逼故, 徒陟彼高原,
设见于河池, 到则皆枯涸。
于旷野山林, 周遍而寻觅,
受渴乏艰辛, 求水不可得。
乃至湿润处, 彼亦不能见,
复有大乌鸢, 利嘴而啄食。
为彼饥渴火, 常逼切其身,
宛转险道中, 叫呼求捄护。
昔近欲境界, 彼如镜中像,
虚坏己修财, 今独受此报。
由造彼业故, 笼罩难出离,
于四向奔走, 业尽当解脱。
从三毒所生, 极恶勐火聚,
念念常炽然, 则能烧巨石。
又火焚彼石, 水沃即能止,
我业火如海, 深广何能灭?
恶业如其薪, 爱风同发起,
烧彼罪有情, 周匝无能避。
我造诸罪咎, 远离于善法,
堕彼鬼世间, 为自心所诳。
我为彼饥渴, 二火镇烧然,
及刀杖伤残, 受三种极苦。
我造诸恶业, 堕饿鬼趣中,
非眷属亲朋, 能为作捄济。
唯有彼善法, 与我作依怙,
谓施戒多闻, 三种为归捄。
乃至我造作, 诸极恶苦因,
堕愚痴网中, 长沦于苦海。
受极重热恼, 实难堪难忍,
我若得出离, 少罪不复造。
彼饿鬼趣中, 常生大愁怖,
于此不善因, 是故当远离。
畜生品第十八
彼畜生苦报, 为牵缚捶打,
不断杀因缘, 则更生食噉。
愚夫爱惑心, 乐行于损害,
不修施戒因, 后受畜生报。
为爱索所缚, 五根如痴痖,
怀忿恨憎嫉, 后受畜生报;
应作不应作, 可食不可食,
于善不善法, 皆不能了知。
人趣多追求, 诸天着放逸,
饿鬼受饥渴, 地狱唯极苦。
若人于有情, 乐行于杀戮,
招种种危苦, 当互相残害。
又复诸众生, 多悭复散乱,
以是因缘故, 当堕鬼畜趣。
彼三毒过患, 没溺诸有情,
受生死轮回, 深险难出离。
若乐求正法, 则生诸善果,
具足彼明慧, 为人所恭敬。
是故具智者, 乐修清净业,
如理而作意, 跻解脱正道。
饥乏业报品第十九
乐作不饶益, 驱役诸众生,
招下劣苦因, 无与饥相似。
叫呼求饮食, 从自身起火,
烧彼罪众生, 如然于藁木。
是火遍方处, 所至即随逐,
设经百劫中, 匪食无能济。
世火虽炎热, 饥火复过是,
奔驰三有中, 于食求无得。
又世间有情, 常生种种过,
为饮食因缘, 沉沦三有海。
住彼三有中, 随业而牵去,
长时受楚毒, 此苦说无尽。
处于胎藏中, 为粪秽所溺,
受逼迫热恼, 此苦说无尽。
耽着于欲境, 乐殊妙严饰,
贪求受艰辛, 此苦说无尽。
常诣他舍宅, 求丐于衣食,
为彼所轻贱, 此苦说无尽。
由爱毒所使, 劳己而求觅,
乃至身未终, 此苦说无尽。
自贪其欲境, 众冤伺其便,
心常生惶怖, 此苦说无尽。
由为彼妻孥, 多生于忧慼,
斯为第一冤, 此苦说无尽。
枉费诸珍财, 为亲朋诃毁,
由斯起愁恼, 此苦说无尽。
变异身衰老, 策杖而徐行,
色力顿疲羸, 此苦说无尽。
生平所爱宠, 临终皆弃舍,
独往无所依, 此苦说无尽。
愚夫造诸罪, 堕于恶趣中,
皆由饮食因, 智者之所诫;
了知是业报, 心当生怖畏,
乐修于施戒, 以众善庄严。
诸法集要经卷第七
诸法集要经卷第八
观无畏尊者集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舍离懈怠品第二十
谓由彼劣慧, 而生于懈怠,
好习戏论言, 远离于正智。
舍离善知识, 乐习近恶友,
为破法因缘, 此说为邪命。
不知时与方, 及彼诸难处,
不应说为说, 心常生愁怖。
不避于讥嫌, 而常往乞食,
为佗所轻贱, 乐自称己德;
起增上贪痴, 生掉举邪慢,
深着于五欲, 心不依正教。
违背王教勅, 常怀于忿恚,
狂乱失正念, 非时而致死。
远离说法师, 不达法非法,
善人虽教招, 生瞋而毁呰。
贪嗜彼饮食, 常着于睡眠,
如是罪众生, 当堕于地狱。
若决定精进, 能生于乐报,
是故依正法, 而当取善果。
若懈怠为本, 生三种过失,
唯精进对治, 能破诸痴惑;
谓彼三毒因, 能招三种报,
此三为根本, 随趣于三有。
若乐彼懈怠, 则弃诸善法,
众恶由之生, 当堕于地狱。
或取彼生贪, 或舍此增恚,
如是处执着, 此说为愚痴。
懈怠覆其心, 如中毒闷绝,
于放逸深坑, 堕落无疑惑。
若乐行精进, 离懈怠垢秽,
解脱诸恐怖, 此则获乐分,
若作意懈怠, 不修胜净法,
得广大过咎, 是人唯苦分。
由眷属缠缚, 当堕于险难,
是故此生中, 无贪彼欲乐。
又彼懈怠者, 常为痴所蔽,
无少分福业, 众共生轻贱。
又彼懈怠者, 生睡眠惛沉,
破坏解脱门, 智者善防护。
又彼懈怠者, 起无惭无愧,
此二为苦本, 后得大恐怖。
又彼懈怠者, 悉废其修作,
是人于世间, 虽活即如死。
又彼懈怠者, 引生于掉举,
令心不寂静, 命终心散乱。
没懈怠淤泥, 何由超苦海?
唯勇勐精进, 能到于彼岸。
又彼懈怠者, 如傍生无异,
但思念所食, 余则无所知。
由贪嗜饮食, 乐作不净行,
所欲多匮乏, 常从佗乞丐。
乃至于自身, 忍寒热饥渴,
皆由懈怠故, 备受于艰苦。
由彼懈怠故, 众人皆嫌弃,
彼为自欺罔, 何能尽苦际?
不学真实乘, 唯贪于美味,
命终堕恶道, 徒劳生后悔。
若发起精进, 安住彼正念,
永断不善法, 此则为智者。
如是种种苦, 皆由懈怠生,
了知是业报, 毕竟不复造。
众生三毒火, 念念常炽然,
大悲甘露雨, 为彼而息除。
悲愍有情品第二十一
谓身语意业, 常与善相应,
显示三恶道, 引之令出离。
若依止悲心, 能趣寂灭乐,
愍念诸众生, 如母爱己子。
于有苦众生, 寻求而捄护,
鬼趣尚蒙祐, 得生于天趣。
若具足悲心, 爱念诸含识,
是名大丈夫, 人天咸恭敬。
若人有悲心, 则能持净戒,
如月照世间, 光明常清净。
能令诸众生, 离愁怖忧慼,
是故于悲心, 毕竟常亲近。
若人离麁犷, 以悲心庄严,
是名良福田, 名称普周遍。
由悲心普滋, 诸根无垢染,
住清净正见, 去菩提不远。
若人具悲心, 如诸天自在,
于百千生中, 永离彼贫乏。
若人意质直, 如金可贵重,
复安住悲心, 斯为无尽宝。
若人具精进, 常勤求正法,
以悲心明灯, 为说除疑暗;
常于昼夜中, 不舍其悲意,
随其所至处, 乐说而无懈。
悲心极清凉, 息众生热恼,
令得上妙乐, 后获真常果。
故诸佛所赞, 悲为无尽财,
亦如净池沼, 能涤诸罪垢,
是最上庄严, 破烦恼黑暗,
沃润菩提苗, 令得真常果。
若人有悲心, 如牛出醍醐,
具足其美味, 蠲身心热恼。
三有如巨海, 三毒如驶流,
悲心为舡筏, 仁者所乘蹈。
悲为功德财, 白净法严莹,
善人常系念, 此说名为悲。
悲舍离刚强, 内则生诸善,
除烦恼过患, 如鎔金出鑛。
悲心如宝器, 满中容妙物,
增长彼善根, 随念获安隐。
悲心如宝藏, 众生用无尽,
能破彼贫穷, 成就广大利。
悲心常寂静, 乐修习诸禅,
离放逸境界, 出五欲垢染。
又复起慈心, 于他生愍念,
令彼获轻安, 得脱苦缠缚。
以意善思惟, 常远彼罪垢,
解脱诸恐怖, 志求寂静乐。
常与忍相应, 自他则无恼,
世间咸喜见, 后得生天中。
若人能安住, 慈忍无上宝,
一切诸有情, 瞻之如父母。
慈愍无过上, 为乐之根本,
若人无是心, 后则唯有苦。
若梵天悲心, 自在天忍辱,
诸持明智母, 皆不及慈行;
不害第一福, 正见最上善,
寂静心常安, 得离诸险难。
是故当了知, 心常生怜愍,
以施戒忍慈, 修成无垢智。
布施品第二十二
由净施所感, 十二种功德,
得生人天中, 财富无与等。
若人返是者, 获咎亦如此,
愚痴不乐施, 后堕于恶处。
为妻子眷属, 起悭悋贪爱,
造匮乏苦因, 常希求不足。
若广行布施, 解脱贪缠缚,
摧彼我慢幢, 破灭诸痴暗。
施为彼先导, 引生殊胜处,
于人世天中, 当招于巨富。
施如彼浴池, 戒能净诸垢,
以智善观察, 能超于三有。
谓施戒及智, 三种如灯明,
若人善修习, 永离诸痴暝。
爱恚如巨海, 疑惑如波涛,
欲渡彼险难, 当修施戒智。
众生多狂乱, 随所生贪着,
欲防护彼心, 当修施戒智;
如是三种行, 我说为良药,
善除烦恼病, 皆使获清凉。
心起邪思惟, 生放逸过失,
为彼淫怒痴, 相应而缠缚;
是三毒可畏, 如火烧世间,
以施等对治, 当断令永尽。
不修施等行, 彼则为愚痴,
是人常苦恼, 求乐则无有。
若在在处处, 众生造诸罪,
随彼彼因缘, 受种种果报。
一切有为法, 皆从因缘起,
未见无恶因, 而受于苦报。
心不乐惠施, 面常生怒色,
斯为贫窭因, 是故当远离。
若施生喜心, 离相应悭垢,
后得生天中, 诸天共游戏。
是悭如彼冤, 损坏极可畏,
能令诸众生, 受饿鬼饥渴。
若乐行布施, 所生即快乐,
是故诸智者, 于施常称赞。
施如彼光明, 所至则随有,
若生人天中, 得供养恭敬。
故诸佛所说, 当善修布施,
住不可破坏, 最上坚牢处。
善行其施者, 则降彼悭冤,
常以慧观察, 无令得其便。
施如彼良田, 而有其三种,
善熏心种子, 各获其果利。
初乐行于施, 后专持净戒,
以智断爱垢, 此理无过上。
世间皆无常, 复多诸过失,
不能断彼爱, 何由生胜处?
当发起大心, 乐广行布施,
舍此不修习, 后受饿鬼报。
由依止施故, 复坚持净戒,
是人于后身, 受转轮王位。
由具彼禁戒, 善知时非时,
解脱苦边际, 得近菩提道。
诸天不行施, 其福则随灭,
智者了知已, 当乐行喜舍;
乃至此生中, 受人间快乐,
皆由彼施故, 常系念修作。
设堕畜生中, 亦受彼快乐,
皆由彼施故, 是如来所说。
若人不乐施, 后堕饿鬼趣,
斯由悭悋故, 常食诸不净。
若乐行布施, 则得清凉果,
不修如是行, 为饥渴所烧。
由先放逸故, 不修施等因,
于彼命终时, 自心生热恼。
心喜而行施, 得众所爱敬,
常获于吉祥, 感果故相似。
若人不乐施, 自亦不受用,
常悋惜其财, 终为佗散坏。
若人具珍财, 奉尊亲师长,
斯顺于正行, 则不为虚用。
于贫病疲乏, 一切诸有情,
常乐清净施, 为之作眼目。
由如是行施, 施已得生天,
诸天若生悭, 不久而退堕。
人间修施因, 天中受乐报,
非无所修因, 而妄招其果。
若离于施戒, 亦不修禅定,
如是愚痴人, 虽活死无异。
若不乐正法, 则减失慧命,
愚夫不修习, 虽活则如死。
若人无智灯, 心则不明了,
彼则如傍生, 为人皮所覆。
不施复多贪, 诸根常散乱,
当知彼非人, 如饿鬼斗诤。
住慈念观察, 修施戒禅定,
斯为寂静人, 诸天咸恭敬;
具德众所尊, 无德咸轻易,
如是善了知, 是名人中天。
善修其施者, 获富乐长寿,
于此世佗世, 常乐行喜舍。
众生随自业, 生于五趣中,
唯施等善因, 见之如父母。
了知布施因, 所感其胜报,
当奉持净戒, 得脱三有苦。
持戒品第二十三
戒为最胜财, 如日光普照,
若人命终时, 唯戒为伴侣。
持戒得生天, 或得诸禅定,
于此世佗世, 光明无与等。
若人乐生天, 少因则能得,
是故远诸恶, 常持于净戒。
若能护彼戒, 心乐行于施,
后得生天中, 获妙乐无比。
妻子及珍财, 亲眷朋属等,
护持净戒者, 覩此皆非乐。
于戒生爱敬, 如护念赤子,
则离彼毁犯, 常生于胜处。
由修彼净行, 施戒悉圆满,
以白业庄严, 得生于天上。
戒如于宝藏, 能生彼富饶,
名称及生天, 不求而自至;
此三种胜报, 鬼趣尚能求,
何况具智人, 净心而奉戒?
若人于净戒, 尽形能护持,
得至不灭处, 永尽诸苦际。
过去诸轮回, 为三毒缠缚,
戒如净光明, 能破彼黑暗。
戒如天池沼, 具众宝严莹,
亦名坚固财, 水火无能坏。
是故彼正士, 于戒曾无犯,
常生爱敬心, 得最上寂静。
决定心坚固, 于戒无缺漏,
唯彼戒功能, 命终常守护。
若亲持戒人, 如日光所照,
习近毁禁者, 转增其痴钝。
离不善垢秽, 无希求热恼,
如是持戒人, 诸佛所称赞。
持戒具福慧, 初中后皆善,
破戒唯愚夫, 如傍生无异。
若人持净戒, 得戒衣所覆,
于戒若毁犯, 彼则如裸体。
由持戒生天, 天众竞迎奉,
于彼园苑中, 而共相游戏。
具足诸福业, 坚修持梵行,
是人生天中, 决定无疑惑。
由持彼戒故, 增益诸善利,
于上妙五欲, 心不生染着。
若此世佗世, 戒为其伴侣,
于彼险恶道, 为之作依怙。
于饥渴怖畏, 作第一捄护,
应当善观察, 舍此何归趣?
宁以利刀剑, 而自断其首,
于彼戒功能, 不应生毁犯。
是持戒功德, 因果皆清净,
招世出世乐, 为诸佛所赞。
若人不护戒, 无初中后善,
失广大利益, 及最上寂静。
持戒第一善, 施所不能及,
彼财有限量, 戒功能无尽。
由戒德庄严, 众人所爱敬,
当知诸如来, 因戒而成圣。
持戒最清凉, 除身心热恼,
是故常奉行, 当得生天道。
戒为生天梯, 亦名为乐海,
若人离彼戒, 后唯生忧悔。
戒如清凉水, 深广常弥满,
为彼持戒者, 涤身心垢秽。
受天中妙乐, 及殊胜庄严,
皆由戒功能, 善因之所致。
若安住净戒, 众善咸依止,
念念常增长, 无恶道怖畏。
若专修梵行, 以戒而严身,
是人于现生, 得供养恭敬。
由坚持禁戒, 常远诸不善,
于彼一切处, 得快乐安隐。
若持彼彼戒, 各别有功能,
常生殊胜处, 随意而自在。
施戒智三种, 能生于慈心,
常爱念众生, 得亲近承事。
戒如妙珍宝, 善人常贵重,
永离诸过失, 得生于天中。
具足清净智, 如鎔金离垢,
常乐持净戒, 得生于天中。
能令诸有情, 一切处安隐,
不造诸罪行, 得生于天中。
若人护彼戒, 以智善拣择,
于彼昼夜中, 精进常无退。
戒如彼良马, 善人所乘御,
以真实思惟, 不着于乐报。
天中上妙乐, 诸天共游戏,
皆由持戒故, 而得生于彼。
天上妙花鬘, 天衣而严饰,
诸天共游戏, 皆善因所得。
有妙莲花池, 生清凉香风,
诸天共游戏, 皆善因所得。
天上诸宫殿, 众宝而庄严,
诸天共游戏, 皆由持戒故。
天中妙园林, 众华悉开发,
游止诸宝山, 皆由持戒故。
由具彼净戒, 生三十三天,
如人入己宅, 即无诸忧患。
若人护彼戒, 得最上寿命,
破戒命终时, 受无量极苦。
于持戒功德, 知已常爱乐,
善护于戒者, 则不生毁犯。
由能护彼戒, 善住于忍辱,
以寂静因缘, 众人咸乐覩。
若依止净戒, 如乘于舡筏,
能运载自佗, 得渡三有海。
由戒水清凉, 能涤于心智,
阎浮檀金花, 诸天来奉献。
若人意寂静, 以戒常庄严,
自在生诸天, 受乐而无极。
由广修胜行, 受最上妙乐,
游戏于诸天, 皆由持戒故。
若持彼净戒, 如陞于阶陛,
智力常相扶, 得生尊胜处。
若人纯净心, 于戒无缺漏,
由戒法清净, 常生安隐处。
善护于戒者, 常思惟观察,
离微细毁犯, 得至寂灭处。
戒能生彼乐, 弃背诸罪垢,
是故常守护, 毕竟除忧怖。
由持彼戒故, 命终无怖畏,
于三恶道中, 为第一捄护。
若人不护戒, 如盲瞖眼目,
于戒不清净, 常生下劣处。
求人天快乐, 唯戒为其本,
于戒不清净, 后则生悔恼。
无戒愚痴人, 不得生天界,
是故具智者, 于戒常奉持。
天中妙五欲, 第一殊胜乐,
由戒清净故, 而获于多果。
弥卢山金光, 戒光复过彼,
柝为十六分, 亦不及其一。
戒光常照明, 逾真金严莹,
皆由自善业, 得生于忉利。
持戒有三品, 谓彼上中下,
皆如所作因, 受报亦如是。
由持彼戒故, 则不生放逸,
安住于正法, 常获诸妙乐。
戒能离诸垢, 常发净光明,
设百千日光, 类此无能及。
若上品持戒, 获七种功德,
随意而受用, 善逝之所说。
由依止净戒, 正见常现前,
从人世生天, 斯不为难得。
戒为清凉触, 于身不舍离,
愚夫不亲近, 常受诸热恼。
若人清净心, 善护于禁戒,
具彼七种财, 决定无能坏。
若人清净心, 修持于梵行,
如禽有二翼, 飞空而不堕。
由持彼戒故, 而得清净果,
为胜中最胜, 则更无过上。
若心善修作, 依止施戒宝,
于天上人间, 长生殊胜处。
身不持净戒, 心不乐正法,
内外无所蕴, 何由免恶道?
若乐寂静法, 为人所恭敬,
彼内外坚固, 如金刚无异。
旃檀沉水香, 怛计薝卜花,
人天咸所重, 不及彼戒香。
若人修施戒, 唯意乐生天,
此为垢浊因, 如毒和美膳。
是故于彼戒, 坚持求出离,
远离破戒人, 如毒如刀杖。
如是善护戒, 往趣人天中,
无戒众所嫌, 求乐不可得。
了知是功德, 专心无暂舍,
为第一捄护, 无与戒相似。
忍辱品第二十四
善安住于忍, 为第一庄严,
此为最胜财, 非世宝所及。
若人修忍行, 为世所恭敬,
是故常一心, 坚固而修习。
若人修忍行, 离忿怒过失,
于此世佗世, 善人常称赞。
忍财与戒财, 及彼胜慧财,
如是诸功德, 超过于世间。
是故具智者, 乐行于忍辱,
常于诸众生, 心不生厌舍。
忍如妙良药, 能疗治忿毒,
由彼忍力故, 展转无令起。
愚夫无明慧, 如盲无所覩,
以忍辱灯明, 引之登正道。
由无正法财, 于五趣旋转,
善修忍行者, 我说为富饶。
忿怒深过咎, 如险恶旷野,
若人具忍行, 于彼善超越。
若不修忍行, 迷失于正道,
欲离恶趣苦, 非忍何由免?
若人行忍辱, 昼夜获安隐,
永离诸忧慼, 后世常端正。
忍为功德藏, 善人常守护,
于意善调伏, 无烦恼所娆。
忍为生天梯, 出轮回怖畏,
若能善修习, 解脱地狱苦。
忍为功德水, 清净常充满,
能捄饿鬼渴, 涤傍生罪垢。
若专修忍行, 获吉祥安乐,
等视诸有情, 如世之慈母。
精进品第二十五
为长养正法, 观彼时及方,
起勇勐精进, 而求彼彼果。
若离于正法, 及时方作用,
由无彼精进, 多增懒堕事。
智者多勇捍, 乐解脱正法,
速趣于天中, 如箭顷相似。
由彼精进力, 善营种种事,
于彼彼所作, 皆悉得成就。
若出世正法, 及世间义利,
皆由彼精进, 舍此则无有。
若人远精进, 则舍诸善法,
为世所轻嫌, 如兔影昏月。
舍离八圣道, 净智不增长,
唯彼精进力, 得至安隐处。
若人具精进, 如王力自在,
罗汉无精进, 不能成菩提。
了知是功德, 诸根不散乱,
发起精进心, 为第一最胜。
得净智现前, 常生于正念,
远离彼老死, 得证真常果。
禅定品第二十六
若人修诸定, 于慧而不着,
应当常一心, 生清净意乐。
善住心一境, 无相违过失,
解脱诸怖畏, 此说为安乐。
若心住一境, 则离诸疑惑,
清净如真金, 此说为安乐。
若人心寂静, 诸根不散乱,
决定趣菩提, 此说为安乐。
由心住一境, 乐修习诸定,
是人常获得, 三摩地快乐。
乐独处空闲, 常修彼胜定,
了知彼妙乐, 出过于世间。
如是清净心, 常安住一境,
解脱过失网, 到最上寂静。
若心专一境, 善制于五根,
以智水灭除, 爱火所烧害;
常现前安住, 清净殊妙乐,
由解脱彼爱, 受用而无尽。
心邪曲思惟, 处处而生起,
善住持定者, 常一境相应。
此最上禅定, 能趣涅盘城,
破坏诸魔怨, 是故应修习。
善坚固诸定, 则能调意马,
永离诸忧染, 得最上安住。
善修于定者, 离贪而止足,
所招殊胜报, 此无能尽说。
如是善修习, 住心一境性,
能超生死流, 得至不灭处。
胜慧品第二十七
由慧力为先, 乐勤求正法,
与定常相应, 如母爱于子;
又世间父母, 不能偏随逐,
彼于五趣中, 一切皆捄护。
慧山极高峻, 戒水常清净,
于三有过患, 一切皆明见。
若真实了知, 眼根所缘境,
以智为所依, 能渡三有海。
善修施戒定, 说彼智为先,
由智乐持戒, 则能免恶趣。
若眼所观境, 由慧而离染,
故如来所说, 善住八圣道;
于苦等四谛, 最初而开示,
由增上慧力, 破愚夫常见。
智如彼利剑, 断贪爱藤蔓,
离生等缠缚, 及彼过失聚。
智为胜甘露, 是出世法财,
最上善知识, 为第一宝藏。
修智戒耆旧, 离贪爱疑惑,
常依止寂静, 开示真实道。
慧如彼金刚, 力能极坚利,
摧坏诸烦恼, 令乘大智车。
诸法集要经卷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