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宋杨杰,字次公,号无为子,参天衣怀禅师大悟。后丁母忧,阅大藏,深知净土法门之殊胜,而自力行化他焉。临终说偈曰,‘生亦无可恋,死亦无可舍,太虚空中,之乎者也,将错就错,西方极乐。’杨公大悟后,归心净土,极力提倡。至其临终,谓生死于真性中,犹如空华,以未证真性,不得不以求生西方为事也。将错就错者,若彻证真性,则用不着求生西方,求生仍是一错。未证而必须要求生西方,故曰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宋朝时候的杨杰居士,又叫杨次公、杨无为。在宋仁宗时,他做过礼部员外郎。他参天衣义怀禅师而开悟,是宗门开悟的大居士。后来他的母亲去世,按儒家的传统要守孝,这时他阅《大藏经》,“深知净土法门之殊胜,而自力行化他焉”。杨无为居士最后临终的时候,说了一个偈颂,就坐着往生了。古书上说他:“感佛来迎,端坐而化”。这里印祖主要就是介绍杨无为居士,临终的这个偈颂。
 
这个偈颂很有意思,我们来看一下,杨无为居士临终时怎么说呢?“生亦无可恋,死亦无可舍,太虚空中,之乎者也,将错就错,西方极乐。”这里最主要的就是最后两句“将错就错,西方极乐”,但是有点不好懂,我们来看印祖的解释。

“杨公大悟后,归心净土,极力提倡。至其临终,谓生死于真性中,犹如空华,以未证真性,不得不以求生西方为事也。”

生死在我们真性中、理体中,就好像虚空中的花,“生死涅槃等空华”。虚空中本来没有花,如果有眼病就看见有花,实际上并没有,是无中生有的。而真性中本来也是无生无死、无生无灭的,但是如果我们还没有证得真性,那就“不得不以求生西方为事”,到了西方才能证得无生。

“将错就错者,若彻证真性,则用不着求生西方,求生仍是一错。未证而必须要求生西方,故曰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杨无为居士已经明心见性了,可以说,他本身是了知无生的。对于明心见性的悟者来说,本来就没有生。所以往生西方,可以说是“一错”。但是他已经开悟了,所以也不妨“将错就错”。而即使明心见性了,如果还没有真正彻证真性、没有成佛,那也就必须要往生。真性中本来就是不生不灭、无生的。现在说“生”,表面看来好像是一种“错”,但不妨“将错就错”。

这两句话中有很深的道理在里面。印祖这里既有对杨无为居士的解释,也有对我们一般人的解释,实际上全包含了。如果是真正明心见性的人,对他来说,安住在不生不灭的真性当中,求生本来也可以说是无生,所以往生本身也可以说是“一错”,但也不妨“将错就错”。

我们可以把“生而无生”和“将错就错”对应在一起,这样就容易理解。对悟者来说,“将错就错”就是生而无生、无生而生。前面“将错”的“错”相当于“生”,“就错”的“错”可以说是“无生”。即使是“错”,我还是照样要往生。“将错就错”实际上就是“生而无生”,这是对悟者来讲。

但是从究竟佛果上讲,即使你悟了,如果还没有彻证真性,没有成佛,那么即使往生是错的,你也要往生,也要“将错就错”。你现在“将错就错”,到了西方之后就不会再错了,到时候就能绝对成佛。如果是没有开悟的人,那就更不用说了。

这里是印祖对杨无为居士“将错就错,西方极乐”的解释,相当于生而无生、无生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