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释学空不证品第六十(卷七十六)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经】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云何学空三昧?云何入空三昧?云何学无相、无作三昧?云何入无相、无作三昧?云何学四念处?云何修四念处?乃至云何学八圣道分?云何修八圣道分?」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应观色空,受、想、行、识空;十二入、十八界;乃至应观欲、色、无色界空。作是观时,不令心乱。是菩萨摩诃萨若心不乱,则不见是法;若不见是法,则不作证。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善学自相空故,不有余,不有分,证法、证者皆不可见。」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摩诃萨不应空法作证。世尊!云何菩萨住空法中而不作证?」

佛告须菩提:

「若菩萨摩诃萨具足观空,先作是愿:『我今不应空法作证;我今学时,非是证时。』菩萨摩诃萨不专摄心系在缘中,是故菩萨摩诃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不退,亦不取漏尽证。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如是大善妙法成就。何以故?住是空中作是念:『我今是学时,非是证时。』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如是念:『我是学檀波罗蜜时,非是证时;学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时,修四念处时乃至修八圣道分时,非是证时;修空三昧、无相三昧、无作三昧时,非是证时;修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时,非是证时;我今学一切种智时,非是得须陀洹果证,乃至阿罗汉、辟支佛道证时。』

「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学空观,住空中;学无相、无作观,住无相、无作中;修四念处不证四念处,乃至修八圣道分不证八圣道分。是菩萨虽学三十七品,虽行三十七品,而不作须陀洹果证,乃至辟支佛道。

「须菩提!譬如壮夫劲勇勐健,善于兵法,六十四能,坚持器仗,安立不动,巧诸伎术,端正净洁,人所爱敬,少修事业,得报利多。以是因缘故,众所恭敬,尊重赞叹;见人敬重,倍复欢喜。少有因缘,当至他处,扶将老弱,过诸险难恐怖之处;安慰父母,晓喻妻子,莫有恐懅!我能过此,必无所苦。嶮难道中,多有怨贼潜伏劫害,其人智力具足故,能度恶道,还归本处,不遇贼害,欢喜安乐。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亦如是,于一切众生中,慈、悲、喜、舍心遍满足。

「尔时,菩萨摩诃萨住四无量心,具足六波罗蜜,不取漏尽证;学一切种智,入空、无相、无作解脱门;是时菩萨不随一切诸相,亦不证无相三昧;以不证无相三昧故,不堕声闻辟支佛地。

「须菩提!譬如有翼之鸟,飞腾虚空而不堕坠,虽在空中,亦不住空。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亦如是,学空解脱门,学无相、无作解脱门,亦不作证;以不作证故,不堕声闻、辟支佛地。未具足佛十力、大慈大悲、无量诸佛法、一切种智,亦不证空、无相、无作解脱门。

「须菩提!譬如健人,学诸射法,善于射术,仰射空中,复以后箭,射于前箭,箭箭相拄,不令箭堕,随意自在;若欲令堕,便止后箭尔乃堕地。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亦如是,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故,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善根未具足,不于实际作证;若善根成就,是时便于实际作证。

「以是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应如是观诸法法相!」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所为甚难!何以故?虽学是诸法相,学实际、学如、学法性、学毕竟空,乃至学自相空及三解脱门,终不中道堕落。世尊!是甚希有!」

佛告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不舍一切众生故,作如是愿。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作是念:『我不应舍一切众生,众生没在无所有法中,我应当度!』尔时,即入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作解脱门。须菩提!当知是菩萨摩诃萨成就方便力,未得一切种智,行是解脱门,亦不中道取实际证。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观是诸甚深法,所谓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三解脱门。尔时,菩萨摩诃萨应生如是心:『是诸众生长夜行我相,乃至知者、见者相,着于得法;为众生断是诸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说法。』尔时,菩萨行空解脱门,无相、无作解脱门,亦不取实际证;以不证,故不堕须陀洹果,乃至辟支佛道。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以是心欲成就善根故,不中道实际作证,不失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空、无相、无作,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大慈大悲、十八不共法。是时,菩萨摩诃萨成就一切助道法,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耗减。是菩萨有方便力故,常增益善法,诸根通利,胜于阿罗汉、辟支佛根。

「复次,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作是念:『众生长夜着四颠倒:常想、乐想、我想、净想;为是众生故,求萨婆若。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为说无常法,苦、不净、无我法。』是菩萨成就是心,以方便力行般若波罗蜜,不得佛三昧,未具足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大慈大悲、十八不共法,亦不实际作证。尔时,菩萨修无作解脱门,虽未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实际作证。

「复次,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作是念:『众生长夜着得法,所谓我、众生,乃至知者、见者,是色、是受、想、行、识,是入、是界,是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我如是行,如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令众生无是得法。』菩萨是心成就,以方便力行般若波罗蜜,未具足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大慈大悲、十八不共法,不于实际作证。尔时,菩萨具足修空三昧。

「复次,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作是念:『众生长夜行诸相,所谓男相、女相、色相、无色相;我如是行,如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令众生无是诸相过失!』是心成就以方便力行般若波罗蜜,未具足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不于实际作证。尔时,菩萨摩诃萨具足修无相三昧。

「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学六波罗蜜,学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学四念处乃至空、无相、无作解脱门,学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大慈大悲,学十八不共法。如是智慧成就,若着作法,若住三界,无有是处!

「是菩萨摩诃萨学助道法、行助道法时,应当试问:『诸菩萨摩诃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何学是法,观空不证实际?以不证故不堕须陀洹果,乃至辟支佛道;观无相、无作,无起、无生,无所有,亦不取证,而修行般若波罗蜜。』

「应如是问!

「须菩提!若诸菩萨摩诃萨若试问时,是菩萨若如是答:『菩萨摩诃萨但应观空,但应观无相、无作,无起、无生,无所有;是菩萨摩诃萨不应学空、无相、无作,无起、无生,无所有,不应学是助道法。』须菩提!当知是菩萨诸佛未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何以故?是人不能说阿鞞跋致菩萨所学相,不能示、不能答。

「若是菩萨摩诃萨能说、能示、能答阿鞞跋致所学相,当知是菩萨摩诃萨已习学菩萨道入薄地,如余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阿鞞跋致相。」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未得阿鞞跋致菩萨能如是答不?」

佛言有:「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六波罗蜜若闻、若不闻,能如是答,如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

须菩提言:「世尊!多有菩萨求佛道,少有菩萨能如是答,如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学道、无学道中。」

佛语须菩提:「如是!如是!是菩萨甚少!何以故?菩萨摩诃萨少有如是得授记行阿鞞跋致慧地;若有得授记,是人能如是答,是人善根明了,诸天世人所不能坏。」

【论】

问曰:

「学空」、「入空」有何差别?

答曰:

初名「学空」,后是「入空」;因是「学空」,果是「入空」;方便名「学空」,得名「入空」。如是等二道。

无相、无作,三十七品亦如是。

三解脱门、三十七品,是声闻、辟支佛涅槃道,佛勅菩萨应行是道。

须菩提作是念:「此是涅槃道,云何菩萨行是道法而不取涅槃证?」

佛答:「菩萨观色等一切法空,是菩萨以深入禅定,心不可乱,得利智慧力故,不见是空法;以不见故无所证。」

声闻、辟支佛断吾我,舍爱着,直趣涅槃。

是菩萨善学自相空,色法中乃至微尘,不留遗余微细之分;无色法中,乃至不留一念;直入毕竟空中,乃至不见是空法可以为证。

佛虽答,须菩提未达佛意,更问:「如佛所说,菩萨不应空法作证;今入空中,云何不作证?」

佛答:

以深入故能不作证;「具足」者即是深入。譬如执菅草,捉缓则伤手,若急捉则无伤;菩萨亦如是,深入空故,知空亦空、涅槃亦空,故无所证。

复次,菩萨未入空时,作是思惟:「我应遍观诸法空,不应不具足知而取证。是故不专心摄念入禅,系在空缘中。」所以者何?若专心系在空缘中,则心柔软,不能从空自出。

问曰:

上言「深入禅定,不令心乱」,今云何言「不专心」?

答曰:

今言「不专心」,是初入时,为不能自出故;上言「深入」者,入已深,知空亦空,不令心在余事,故言「不乱」。

复次,是菩萨应作是念:「我今未具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十力、四无所畏诸佛法,云何取涅槃证?我今是学时,薄诸烦恼,教化众生,令入佛道,若我得佛事具足,是时当取证。」是故菩萨虽入三解脱门而不取证。

是中说譬喻:

「壮夫」是菩萨;「父母亲族」是可度众生;「险道」是三界生死;「恶贼」是魔民及诸烦恼;「器仗」是菩萨五神通等种种方便力;「还归本处」是菩萨所行道;「安立不动」是菩萨住毕竟空,以四无量心运致可度众生着涅槃安乐处。

时会者疑:「空中无所有,云何可行?」

是故佛说鸟喻:「如鸟飞虚空,无所依止,而远逝不坠。」

复次,是菩萨未具足道法,未至佛道,于其中间而不作证;如鸟未到所至,终不中住。学是空法,为自断烦恼、为度众生故。

又为明了故,说善射譬喻:如人善于射术。

「弓」是菩萨禅定;「箭」是智慧;「虚空」是三解脱门;「地」是涅槃。

是菩萨以智慧箭,射三解脱门虚空,更以方便力故,以后箭射前箭,不令堕涅槃地;未具足十力等佛事故,终不取证。

须菩提欢喜白佛言:「诸菩萨所为甚难,实为希有,所谓行空而不作证。」

佛答:

「是菩萨本愿,诸一切众生令得离苦,以是本愿、大悲心所持故,虽行空不作证。」

复次,若菩萨作是念:「一切众生处在苦中,为颠倒所缚,没在无所有中。」是时即行空、无相、无作解脱门。当知是菩萨有方便力,行三解脱门,而不舍众生。

复次,菩萨欲观甚深法,所谓十八空、三十七品、三解脱门。先应作是念:「众生长夜着我相等,行者若直观甚深法,或得声闻道,或堕邪见,以无怜愍心,不能深入自相空故。」

是以菩萨欲观是法,先生悲心,所谓「众生长夜着吾我、心诸烦恼。」

「长夜」,名久远;无量劫来是我必不可得,但空虚诳颠倒故,受诸忧恼。

菩萨见是已作愿:「我当为众生成佛道,断是众生着我颠倒。」是时,即是行空等三解脱门而不证实际。是善根成就,菩萨不取实际证,亦不失四禅等诸功德。菩萨深入空故,诸根勐利,胜于二乘。

破四颠倒义,亦如上说。

复次,菩萨作是念:众生长夜着得法,所谓我、众生;乃至若着作法,若住三界,无有是处;义皆同观空而不取证。

问曰:

云何知是菩萨未得道而能行此深空?

答曰:

经中自说因缘:是菩萨应试问:云何菩萨应学空而不取证?

若菩萨答:但应念空,一心习行;如声闻、辟支佛法,不但学知而已;乃至无生、无所有,亦如是。

当知是菩萨未为诸佛所授记。所以者何?不说方便学知故观空。

若是菩萨异于上答者,当知是阿鞞跋致已习学,入于薄地。

「学习」,名先学知空。

「薄地」,名阿鞞跋致地中诸烦恼薄。

须菩提闻阿鞞跋致相、非阿鞞跋致相已,白佛言:「世尊!颇有菩萨未得阿鞞跋致,能如是答不?」

佛言:「有。」

菩萨若闻六波罗蜜,若不闻,能如阿鞞跋致答。

若闻者,但从师闻,自未具足菩萨地;若不闻者,自思惟、正忆念,虽未得无生忍,能求诸法相,如阿鞞跋致菩萨答。

须菩提言:多有人求佛道,少能如是答,如阿鞞跋致菩萨学地、无学地中。

未得无生法忍名「学地」,得无生法忍名「无学地」。

佛言:「少!」

何以故少?有菩萨从诸佛受记;已从诸佛受记者,能如是答。

何以故?诸法实相,惟佛能遍知,佛知此人能如法答,故悬与受记。

是菩萨虽少,善根明了,能广利益众生,无能坏者。

◎大智度论释梦中不证品第六十一

【经】

佛告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乃至梦中不贪声闻、辟支佛地,亦不贪三界,观诸法如梦、如幻、如嚮、如焰、如化,亦不作证。须菩提!当知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阿鞞跋致相。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梦中见佛,与无数百千万亿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鬼神,甄陀罗等说法;从佛闻法,即解中义,随法行。须菩提!当知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阿鞞跋致相。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梦中见佛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大光明,踊在虚空,于大比丘僧中说法;现大神力,化作化人,到他国土施作佛事。须菩提!当知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阿鞞跋致相。

「复次,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梦中见兵起若破聚落,若破城邑,若失火时,若见虎狼师子勐害之兽,若见欲来级其头者,若见父母丧亡,兄弟、姊妹,及诸亲友知识死者。见如是等种种愁苦之事,不惊、不怖,亦不忧恼;从梦觉已,即时思惟:『三界虚妄,皆如梦耳!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亦当为众生说三界如梦。』须菩提!当知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阿鞞跋致相。

「复次,须菩提!云何当知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国中无三恶道?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梦中见地狱、畜生、饿鬼,作是念:『我当勤精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令我国中无一切三恶道。』何以故?是梦及诸法,无二无别。

「须菩提!当知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阿鞞跋致相。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梦中见地狱火烧众生,作是誓:『若我实是阿鞞跋致者,是火当灭!』是火即灭;若地狱火灭,即是阿鞞跋致相。

「复次,若菩萨昼日见城郭火起,作是念:『我梦中见阿鞞跋致行、类、相貌,我今实有是者,自立誓言:是火当灭!』若火灭者,当知是菩萨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住阿鞞跋致地。

「若火不灭,烧一家,置一家,烧一里,置一里,须菩提!当知被烧家破法业因缘厚集,以是故,烧一家,置一家,是诸众生今世受破法余殃故被烧。

「须菩提!以是因缘故,当知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阿鞞跋致相。」

佛告须菩提:「今当更为汝说阿鞞跋致行、类、相貌。

「须菩提!若男子、若女人,为非人所持,是时,菩萨摩诃萨作是念:『若我为过去诸佛所授记,我心清净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行清净正道,远离声闻、辟支佛心,远离声闻、辟支佛念,应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不得;十方国土中现在无量诸佛,无所不知,无所不见,无所不解,无所不证。诸佛知我深心,审定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至诚誓故,是男子、女人为非人所持,为非人所恼,是非人当远去!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如是誓,若非人不去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未从过去诸佛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如是誓,若非人去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已从过去诸佛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阿鞞跋致相。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远离六波罗蜜及方便力,不久行四念处,乃至不久行空、无相、无作三昧,未入菩萨位,是菩萨为恶魔所娆。

「菩萨作是誓:『若我实从诸佛受记者,是非人当去。』是时恶魔即作方便,勅非人令去。恶魔有威力,胜诸非人故,非人即去。

「是时,菩萨作是念:『以我誓力故,非人去。』不知是恶魔力,恃是证故,轻弄毁蔑诸余菩萨。

「作是言:『我已从诸佛受记,汝等未得。』用是空誓,无方便力故,生增上慢。

「以是事故,远离萨婆若,远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当知是人堕于二地——若声闻地,若辟支佛地。以是誓因缘故,起于魔事。是人以不亲近依止善知识,不问阿鞞跋致相故,为魔所缚,益复坚固。

「所以者何?是菩萨不久行六波罗蜜,无方便力故。

「须菩提!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不久行六波罗蜜,乃至未入菩萨位,为恶魔所娆?

「须菩提!恶魔变化作种种身,语菩萨言:『汝于诸佛所,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汝字某,汝父字某,汝母字某,汝兄弟、姊妹字某,汝七世父母名字如是;汝在某方、某国、某城、某聚落中生。』

「若见菩萨性行和柔,语菩萨言:『汝先世亦复柔和。』

「若见急性卒暴,便言:『汝先世亦尔。』

「若见菩萨修阿兰若行,语言:『汝先世亦修阿兰若行。』

「若见菩萨乞食纳衣,中后不饮浆,一坐食,一钵他食,死尸间住,露地住,树下住,常坐不卧,如敷坐,但受三衣,若少欲,若知足,若远离住,若不涂脚,若少言语,便语菩萨言:『汝先世亦有是行。何以故?汝今有此头陀功德,汝先世亦必有是功德。』是菩萨闻是先世事及名姓,闻今赞头陀功德,即欢喜生慢憍心。是时恶魔语菩萨言:『汝有如是功德、如是相,汝实从诸佛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须菩提!恶魔或作比丘被服,或作居士形,或作父母身,来到菩萨所,如是言:『汝已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何以故?是阿鞞跋致功德相,汝尽具足有之。』

「须菩提!我所说实阿鞞跋致行、类、相貌,是人永无!须菩提!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为恶魔所持。何以故?是阿鞞跋致行、类、相貌,是人永无,以闻是名字故生憍慢心,轻弄毁蔑余人。

「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为魔所持,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不久行六波罗蜜,不知名字相,不知色相,不知受、想、行、识相。

「恶魔来语言:『汝当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有如是名字,随其本念,说其名号。』

「是无智、无方便菩萨作是念:『我先亦有是成佛名号念,是人如我所念说,是人所说合我本念,我必为诸佛所授记。』

「须菩提!我所说阿鞞跋致行、类、相貌,是人永无;但以空名字,轻弄、毁蔑余人;以是事故,远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菩萨摩诃萨远离般若波罗蜜,无方便力,远离善知识,与恶知识相得,故堕二地——若声闻、辟支佛地;若久久往来生死中,然后还依止般若波罗蜜,若值善知识,常随逐亲近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人于是身,若不即悔,当堕二地——若阿罗汉地,若辟支佛地。

「须菩提!譬如比丘于四重禁法,若犯一事,非沙门非释子,是人现身不得四沙门果。须菩提!是着空名字菩萨,心亦如是,轻弄毁蔑余人故,当知是罪重于比丘四禁。

「须菩提!置是重罪,其罪过于五逆。以受是名字故,生高心,轻弄、毁蔑余人;若生是心,当知其罪甚重!

「如是名字等微细魔事,菩萨当觉知!

「复次,须菩提!菩萨在空闲山泽旷远之处,魔来到菩萨所,赞叹远离法,作是言:『善男子!汝所行,是佛所称誉远离法。』须菩提!我不赞是远离,所谓但在空闲山泽旷远之处。」

须菩提言:「世尊!若空闲山泽旷远之处非远离法者,云何更有异远离?」

佛言:「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远离声闻、辟支佛心,住空闲山泽旷远之处,是佛所许远离法。须菩提!如是远离法,菩萨摩诃萨应所修行,昼夜行是远离法,是名远离行菩萨。

「须菩提!若恶魔所说远离法,空闲山泽旷远之处,是菩萨心在愦閙,所谓;不远离声闻、辟支佛心,不勤修般若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不能具足一切种智。

「是菩萨行恶魔所说远离法,心不清净,而轻余菩萨城傍心清净,无声闻、辟支佛愦閙心,亦无诸余杂恶心,具足禅定、解脱、智慧、神通者。

「是远离般若波罗蜜、无方便菩萨摩诃萨,虽在绝旷百由旬外,禽兽、鬼神、罗刹所住之处,若一岁百千万亿岁,若过万亿岁,不知是菩萨远离法,所谓诸菩萨以是远离法,深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杂行。是菩萨愦閙行而依受着是远离法,是人所行,佛所不许!

「须菩提!我所说实远离法,是菩萨不在是中,亦不见是远离相。何以故?但行是空远离故。

「尔时,恶魔来在虚空中住,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此是佛所说真远离法!汝行是远离,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菩萨摩诃萨念着是远离,而轻易诸余求佛道清净比丘以为愦閙,以愦閙为不愦閙,以不愦閙为愦閙,应恭敬而不恭敬,不应恭敬而恭敬。

「是菩萨作是言:『非人念我、来称赞我,我所行者是真远离;住城傍者,谁当称美汝!』以是因缘故,轻余菩萨摩诃萨。须菩提!当知是名菩萨旃陀罗,污染诸菩萨。是人似像菩萨,实是天上人中之大贼,亦是沙门被服中贼!如是人,诸求佛道者所不应亲近,不应供养恭敬。何以故?须菩提!当知是人堕增上慢。以是故,若菩萨摩诃萨欲不舍一切智,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心欲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欲利益一切众生,不应亲近是人,恭敬供养。

「菩萨摩诃萨法,常应勤求自利,厌患世间,心常远离三界;于是人当起慈、悲、喜、舍心,我行菩萨道,不应生如是过罪,若生当疾灭!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当善觉是事,是事中善自免出!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深心,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亲近、恭敬、供养善知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菩萨摩诃萨善知识?」

佛告须菩提:「诸佛是菩萨摩诃萨善知识,诸菩萨摩诃萨亦是菩萨善知识。

「须菩提!阿罗汉亦是菩萨善知识,是为菩萨摩诃萨善知识。

「复次,须菩提!六波罗蜜亦是菩萨善知识,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亦是菩萨善知识。

「须菩提!如、实际、法性亦是菩萨善知识。

「须菩提!六波罗蜜是世尊,六波罗蜜是道,六波罗蜜是大明,六波罗蜜是炬,六波罗蜜是智,六波罗蜜是慧,六波罗蜜是救,六波罗蜜是归,六波罗蜜是洲,六波罗蜜是究竟道,六波罗蜜是父是母。四念处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

「何以故?六波罗蜜、三十七道法,亦是过去诸佛父母;六波罗蜜、三十七道法,亦是未来、现在十方诸佛父母。

「何以故?须菩提!六波罗蜜、三十七道法中生过去、未来、现在十方诸佛故。

「以是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净佛世界,成就众生,当学六波罗蜜、三十七道法,及四摄法摄取众生。何等四?布施、爱语、利益、同事。

「须菩提!以是利益故,我言六波罗蜜及三十七道法,是诸菩萨摩诃萨世尊,是道,是大明,是炬,是智,是慧,是救,是归,是洲,是究竟道,是父,是母。

「须菩提!以是故,菩萨摩诃萨欲不随他人教住,欲断一切众生疑,欲净佛世界、成就众生,当学是般若波罗蜜!所以者何?是般若波罗蜜中广说诸法,是菩萨摩诃萨所应学处。」

【论】

问曰:

〈阿鞞跋致品〉中,已广说阿鞞跋致相,今何以更说?

答曰:

所说般若波罗蜜义,皆是阿鞞跋致相;但〈阿鞞跋致品〉中多说其事,余品中亦处处有说阿鞞跋致相,但不次第。

有人言:为后来众生异语说阿鞞跋致相。

有人言:有二种阿鞞跋致:一者、已得记,二者、未得记。

得授记有二种:一者、现前授记,二者、不现前授记。

不现前授记有二种:一者、具足授记因缘,二者、未具足授记因缘。

具足授记因缘者,知诸法实相,具足六波罗蜜;不具足授记因缘者,但知诸法实相,得般若波罗蜜分,余波罗蜜未具足。

「是菩萨能如阿鞞跋致菩萨答」,此是前品末所说阿鞞跋致;是故次第说:「梦中不贪二地,虽未具足阿鞞跋致法,亦名阿鞞跋致。」

欲说如是等阿鞞跋致相故,此品中次第说。

是菩萨昼日常习行空故,夜梦中亦不贪三界;是人常行慈悲心于众生,深乐佛法故,不贪二乘;若梦、若觉,观一切法如梦、如幻等。

是菩萨虽未得现前授记,余法未具足,亦名阿鞞跋致相。

何以故?菩萨于二处退转:一者、着世间乐故转;二者、取二乘故转。

是菩萨坚心,深入空及慈悲心故,乃至梦中亦不贪三界、二乘,何况觉时!

复次,若菩萨梦见佛在人天大众中说法,所谓诸法实相义;菩萨知是义,心与法合。

复次,诸佛秘密法,菩萨梦中得见,所谓见佛身无量,过须弥山,色如阎浮檀金,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以自庄严;放无量光明,梵音声说法;及身毛孔出无量化佛至十方,种种方便力施作佛事、度脱众生。

尔时,是菩萨见是佛神通力故,深心清净问佛法,得诸法实相,是名阿鞞跋致。

是菩萨常行毕竟空故,我、我所等诸烦恼折薄,乃至自身不惜,何况余亲!是因缘故,若梦中见:若自身,若父母等,若杀、若死因缘,及聚落破等,不忧恼、怖畏。觉已思惟:「如梦中不死而见死,不畏而见畏,一切三界皆尔,何但梦中!我作佛时,当为众生说诸法毕竟空皆如梦。」

复次,有菩萨种清净国土因缘时,作是愿:「我尔许时积集净国土行;是心修习故,梦中若见三恶道众生,即时得是心:我作佛时令我国土乃至无三恶道名。」

复次,是菩萨常修慈悲心故,梦中见地狱火烧众生,作誓,火即灭;觉已,取是相,若见实火烧城郭,作是念:我梦中能灭火,此火亦当可灭!

所以者何?佛说梦、觉无异故。是菩萨于无量劫修集福德,得诸法实相故,鬼神、龙王等助灭是火。

其中有不灭,烧一家置一家者,是众生重罪故,菩萨福德、智慧力不能灭。「重罪」者,所谓破法业。

「法」者,般若波罗蜜;诸余法利益无及般若波罗蜜者,是故破者罪重。

以菩萨誓力故,不次第烧,惟罪重者不救,不妨是阿鞞跋致相。

非人所持,亦如咒火。

有菩萨未得无生法忍,闻「是阿鞞跋致咒故鬼去」,便作咒。

是菩萨自未有力,魔来遣鬼神故,自恃为己力。有如是失故,佛示令觉知。

复次,菩萨未入正位,魔作种种形,随其念而示语:汝已得授记,汝有是相,但以肉眼故不知。以是因缘故,生增上慢,轻蔑余人。

复次,菩萨不得诸法实相,不知色等五众和合边更有名字相。

魔来与授记:「汝当作佛,字名某甲。」

是菩萨思惟:「我本有是名字念,今所说者,同我所愿,必是诸佛授记!」是故心生憍慢,轻余大菩萨。以是因缘故,远离无上道;受罪毕,堕于二乘。

若即此身悔,当久久偿罪毕,还依止般若波罗蜜,得作佛。所以者何?若转身乃悔,则罪重叵灭,不得作佛。是心着是空名字,得重罪故。

佛说四重禁喻:破是重禁,现身不得四道果。所以者何?是四禁中,妄语称「我是阿罗汉」;此中着是受莂名字,自言「我当作佛」,是故重于四禁。

「过五逆罪」者,如〈地狱品〉中,破般若波罗蜜罪说。

「微细魔事」者,「细」名不逆其意,随其本念,助成其心。

是菩萨未得阿鞞跋致法,魔诳言「已得」,是微细魔事。

利根菩萨,应觉除远!

复次,菩萨在远离处,魔来赞叹:汝能远离亲族、同学,独在深山林中,为佛道故,是为真菩萨道行!是菩萨用是故,生憍慢心,轻余在众中住菩萨。以是事故,远离佛道,堕于二乘。佛种种因缘,诃是菩萨是贼、是旃陀罗等。如经中说,不应亲近。佛所说远离,心离二乘、三界,是名真远离。

如经中广说如是等细微魔事,应当觉而远离。

复次,菩萨欲深心得无上道——「深心」名一心、重心,深爱佛道,出于一切世间所乐;当亲近善知识,所以者何?

有二因缘故得无上道:一者、内,二者、外。

「内」名正忆念,思惟、筹量诸法;「外」名诸善知识。

佛余处种种说善知识相,是故须菩提问佛:「世尊!何等是菩萨善知识?」

佛答:「诸佛、大菩萨及声闻,是菩萨善知识;六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如、法性、实际等诸法,亦是善知识。」

法能成办其事故,说六波罗蜜等诸法名善知识。

三种圣人以此六波罗蜜法令菩萨奉行,得作佛;是故法及人,通名「善知识」。

问曰:

佛及菩萨、六波罗蜜,能成菩萨故,应是善知识;小乘道异,云何能与作善知识?

答曰:

有小乘人先世求佛道故利根,虽是小乘,有怜愍心,观应成大乘者为说大乘法,知报佛恩故,令佛种不断。

如舍利弗六十劫求佛道,虽退转作阿罗汉,亦利根智慧,能为诸菩萨说大乘。

须菩提常行无诤三昧,常有慈悲心于众生故,亦能教化菩萨大乘法。

如摩诃迦叶以神通力持此身至弥勒出世,于九足山中出,与大众作得道因缘。如是等甚多。

问曰:

六波罗蜜摄一切法,今何以别说「三十七品,至如、法性、实际」?

答曰:

六波罗蜜是略说;四念处等是广说,解六波罗蜜。

六波罗蜜是菩萨初道,小远;三十七品是近因缘。

于六波罗蜜中,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最大;譬如虽有星宿,日、月最胜。

是二波罗蜜中,四念处、佛十力等法最妙,能大利益,现世令人得道故;持戒、布施等不如故。

别说如等无为法,实、不虚诳故,能成菩萨事。

行四念处等法,得如是等法,令菩萨得出虚诳法故,名善知识。

复次,是六波罗蜜等法,如佛无异,佛现在亦以是法度人,是故言:「世尊!如世尊所说不可坏,六波罗蜜等所说亦不可坏」;是故言「六波罗蜜是世尊。」

「是道」者,行是道,径入无量佛法中。

六波罗蜜中所说,人筹量、思惟、分别、常修行,令人得大智慧,破诸世间无明,是故说「六波罗蜜是大明」。

「是大炬」、「是智」、「是慧」、「是救」、「是归」、「是洲」、「是究竟道」,如上说。

般若波罗蜜「是母」,五波罗蜜「是父」,和合说故言「六波罗蜜是父母」。

如六波罗蜜说,四念处等亦如是。

是中说因缘:六波罗蜜等法,亦是三世十方佛父母。

是六波罗蜜等是自利法,行者欲以六波罗蜜教化众生、净佛世界,应以四摄法摄取众生。

四摄法义,如先说。

如是自利、利他故,佛说「六波罗蜜、三十七品等诸法是世尊、是道」等。

是故菩萨若欲不随他教——「不随他教」名自知诸法实相,乃至变作佛身来说异于法相,亦不信不随。

自得菩萨道,渐渐具足诸佛法,净佛世界、成就众生。

得佛道,能断一切众生疑。

若欲得是者,当学般若。

般若波罗蜜中,世间出世间、若大若小,无事不说。

大智度论卷第七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