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释发趣品第二十之余(卷五十)

龙树菩萨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经】

「云何菩萨不着我?」

「毕竟无我故。」

「云何菩萨不着众生、不着寿命、不着众数,乃至知者、见者?」

「是诸法毕竟不可得故。」

「云何菩萨不着断见?」

「无有法断,诸法毕竟不生故。」

「云何菩萨不着常见?」

「若法不生,是不作常。」

「云何菩萨不应取相?」

「无诸烦恼故。」

「云何菩萨不应作因见?」

「诸见不可得故。」

「云何菩萨不着名色?」

「名色处相无故。」

「云何菩萨不着五众、不着十八界、不着十二入?」

「是诸法性无故。」

「云何菩萨不着三界?」

「三界性无故。」

「云何菩萨不应作着心?」

「云何菩萨不应作愿?」

「云何菩萨不应作依止?」

「是诸法性无故。」

「云何菩萨不着依佛见?」

「作依见,不见佛故。」

「云何菩萨不着依法见?」

「法不可见故。」

「云何菩萨不着依僧见?」

「僧相无为,不可依故。」

「云何菩萨不着依戒见?」

「罪、无罪不着故。」

「是为菩萨住七地中,二十法所不应着。」

「云何菩萨应具足空?」

「具足诸法自相空故。」

「云何菩萨无相证?」

「不念诸相故。」

「云何菩萨知无作?」

「于三界中不作故。」

「云何菩萨三分清净?」

「十善道具足故。」

「云何菩萨一切众生中慈悲智具足?」

「得大悲故。」

「云何菩萨不念一切众生?」

「净佛世界具足故。」

「云何菩萨一切法等观?」

「于诸法不损益故。」

「云何菩萨知诸法实相?」

「诸法实相无知故。」

「云何菩萨无生忍?」

「为诸法不生不灭,不作故。」

「云何菩萨无生智?」

「知名色不生故。」

「云何菩萨说诸法一相?」

「心不行二相故。」

「云何菩萨破分别相?」

「一切法不分别故。」

「云何菩萨转忆想?」

「小、大、无量想转故。」

「云何菩萨转见?」

「于声闻、辟支佛地见转故。」

「云何菩萨转烦恼?」

「断诸烦恼故。」

「云何菩萨等定慧地?」

「所谓得一切种智故。」

「云何菩萨调意?」

「于三界不动故。」

「云何菩萨心寂灭?」

「制六根故。」

「云何菩萨无碍智?」

「得佛眼故。」

「云何菩萨不染爱?」

「舍六尘故。」

「是为菩萨住七地中,具足二十法。」

「云何菩萨顺入众生心?」

「菩萨以一心知一切众生心及心数法。」

「云何菩萨游戏诸神通?」

「以是神通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亦不作佛国想。

「云何菩萨观诸佛国?」

「自住其国,见无量诸佛国,亦无佛国想。」

「云何菩萨如所见佛国,自庄严其国?」

「住转轮圣王地,遍至三千大千世界以自庄严。」

「云何菩萨如实观佛身?」

「如实观法身故。」

「是为菩萨住八地中具足四法。」

「云何菩萨知上下诸根?」

「菩萨住佛十力,知一切众生上下诸根。」

「云何菩萨净佛世界?」

「净众生故。」

「云何菩萨如幻三昧?」

「住是三昧,能成办一切事,亦不生心相。」

「云何菩萨常入三昧?」

「菩萨得报生三昧故。」

「云何菩萨随众生所应善根受身?」

「菩萨知众生所应生善根而为受身,成就众生故。」

「是为菩萨住八地中,具足五法。」

「云何菩萨受无边世界所度之分?」

「十方无量世界中众生,如诸佛法所应度者而度脱之。」

「云何菩萨得如所愿?」

「六波罗蜜具足故。」

「云何菩萨知诸天、龙、夜叉、犍闼婆语?」

「辞辩力故。」

「云何菩萨胎生成就?」

「菩萨世世常化生故。」

「云何菩萨家成就?」

「常在大家生故。」

「云何菩萨所生成就?」

「若刹利家生,若婆罗门家生故。」

「云何菩萨性成就?」

「如过去菩萨所生姓,从此中生故。」

「云何菩萨眷属成就?」

「纯诸菩萨摩诃萨为眷属故。」

「云何菩萨出生成就?」

「生时光明遍照无量无边世界,亦不取相故。」

「云何菩萨出家成就?」

「出家时,无量百千亿诸天侍从出家,是一切众生必至三乘。」

「云何菩萨庄严佛树成就?」

「是菩提树以黄金为根,七宝为茎、节、枝、叶,茎、节、枝、叶光明,遍照十方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

「云何菩萨一切诸善功德成满具足?」

「菩萨得众生清净,佛国亦净。」

「是为菩萨住九地中具足十二法。」

「云何菩萨住十地中当知如佛?」

「若菩萨摩诃萨具足六波罗蜜,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种智具足满,断一切烦恼及习;是为菩萨摩诃萨住十地中当知如佛。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是十地中,以方便力故,行六波罗蜜,行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过乾慧地、性地、八忍地、见地、薄地、离欲地、已作地、辟支佛地、菩萨地,过是九地,住于佛地。是为菩萨十地。

「如是,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大乘发趣。」

【论】

者言:

我等二十法,不可得故不着。不可得因缘,如先种种说。我见乃至知者、见者,佛见、僧见,是入众生空故,是见不应着;余断、常乃至戒见,是法空故,不应着。

问曰:

余者可知,「因见」云何?

答曰:

一切有为法,展转为因果,是法中着心取相生见,是名「因见」;所谓非因说因,或因果一异等。

「具足空」者,若菩萨能尽行十八空,是名具足空。

复次,能行二种空:众生空、法空,是名具足空。

复次,若菩萨能行毕竟空,于中不着,是名具足空。

问曰:

若尔者,佛此中何以但说「自相空」?

答曰:

此三种空,皆是自相空。以住六地菩萨,福德故利根,利根故分别诸法取相;以是故,七地中以相空为具足空。佛或时说有为空、无为空名具足空,或时说不可得空名具足空。

「无相证」者,无相即是涅槃,可证、不可修;不可修故,不得言「知」;无量无边不可分别故,不得言「具足」。

「知无作」者,三事虽通是知,二事更义立其名,无作但有「知」名。

「三分清净」者,所谓十善道:身三、口四、意三,是名三分。

上以说三解脱门故,此中不复说。

「三分清净」者,或有人身业清净,口业不清净;口业清净,身业不清净;或身口业清净,意业不清净;或有世间三业清净,而未能离着。是菩萨三业清净及离着故,是名三分清净。

「一切众生中具足慈悲智」者,悲有三种:众生缘、法缘、无缘。此中说无缘大悲名具足。所谓法性空,乃至实相亦空,是名无缘大悲。菩萨深入实相,然后悲念众生;譬如人有一子,得好宝物,则深心爱念欲以与之。

「不念一切众生」者,所谓净世界具足故。

问曰:

若不念众生者,云何能净佛世界?

答曰:

菩萨令众生住十善道,为庄严佛国,虽庄严,未得无碍庄严;今菩萨教化众生,不取众生相,诸善根福德清净;诸善根福德清净故,是无碍庄严。

「一切法等观」者,如法等忍中说。此中佛自说:「于诸法不增损。」

「知诸法实相」者,如先种种因缘广说。

「无生法忍」者,于无生灭诸法实相中,信受通达无碍不退,是名无生忍。

「无生智」者,初名忍,后名智;麁者忍,细者智。佛自说:「知名色不生故。」

「说诸法一相」者,菩萨知内外十二入,皆是魔网,虚诳不实;于此中生六种识,亦是魔网虚诳。何者是实?唯不二法,无眼、无色,乃至无意、无法等,是名实。令众生离十二入故,常以种种因缘说是不二法。

「破分别相」者,菩萨住是不二法中,破所缘男女、长短、大小等分别诸法。

「转忆想」者,破内心忆想分别诸法等。

「转见」者,是菩萨先转我见、边见等邪见,然后入道。今转法见、涅槃见,以诸法无定相。转涅槃者,转声闻、辟支佛见,直趣佛道。

「转烦恼」者,菩萨以福德持戒力故,折伏麁烦恼,安隐行道,唯有爱、见、慢等微细者在,今亦离细烦恼。

复次,菩萨用实智慧,观是烦恼即是实相;譬如神通人,能转不净为净。

「等定慧地」者,菩萨于初三地慧多定少,未能摄心故;后三地定多慧少,以是故,不得入菩萨位。今众生空、法空,定慧等故,能安隐行菩萨道;从阿鞞跋致地,渐渐得一切种智慧地。

「调意」者,是菩萨先忆念老、病、死,三恶道,慈愍众生故,调伏心意;今知诸法实相故不着三界,不着三界故调伏。

「心寂灭」者,菩萨为涅槃故,先于五欲中折伏五情,意情难折伏故,今住七地,意情寂灭。

「无碍智」者,菩萨得般若波罗蜜,于一切实、不实法中无碍;得是道慧,将一切众生令入实法,得无碍解脱、得佛眼、于一切法中无碍。

问曰:

是七地中,何以说得佛眼?

答曰:

是中应学佛眼,于诸法无碍,似如佛眼。

「不染爱」者,是菩萨虽于七地得智慧力,犹有先世因缘,有此肉身,入禅定不着,出禅定时有着气;随此肉眼所见,见好人亲爱,或爱是七地智慧实法。是故佛说于六尘中行舍心,不取好恶相。(七地竟)

「顺入众生心」者,菩萨住是八地中,顺观一切众生心之所趣,动发思惟,深念顺观,以智慧分别:知是众生永无得度因缘;是众生过无量阿僧祇劫然后可度;是众生或一劫二劫,乃至十劫可度;是众生或一世二世,乃至今世可度;是众生或即时可度者,是熟是未熟;是人可以声闻乘度,是人可以辟支佛乘度。譬如良医诊病,知差久近,可治不可治者。

「游戏诸神通」者,先得诸神通,今得自在游戏,能至无量无边世界。菩萨住七地中时,欲取涅槃。尔时,有种种因缘,及十方诸佛拥护,还生心欲度众生;好庄严神通,随意自在,乃至无量无边世界中无所罣碍,见诸佛国,亦不取佛国相。

「观诸佛国」者,有菩萨以神通力飞到十方,观诸清净世界,取相欲自庄严其国。有菩萨佛将至十方,示清净世界,取净国相,自作愿行;如世自在王佛,将法积比丘至十方,示清净世界。或有菩萨自住本国,用天眼见十方清净世界,初取净相,后得不着心故还舍。

「如所见佛国,自庄严其国」者,如先说。是八地名转轮地;如转轮王宝轮至处,无碍无障,无诸怨敌。菩萨住是地中,能雨法宝,满众生愿,无能障碍,亦能取所见净国相而自庄严其国。

「如实观佛身」者,观诸佛身如幻如化,非五众、十二入、十八界所摄,若长若短,若干种色,随众生先世业因缘所见。此中佛自说:「见法身者,是为见佛。」法身者,不可得法空;不可得法空者,诸因缘边生法,无有自性。

「知上下诸根」者,如十力中说。菩萨先知一切众生心所行:「谁钝?谁利?谁布施多?谁智慧多?」因其多者而度脱之。

「净佛世界」者,有二种净:一者、菩萨自净其身;二者、净众生心,令行清净道。以彼我因缘清净故,随所愿得清净世界。

「入如幻三昧」者,如幻人一处住,所作幻事,遍满世界,所谓四种兵众,宫殿城郭,饮食歌舞,杀活、忧苦等。菩萨亦如是,住是三昧中,能于十方世界变化,遍满其中:先行布施等充满众生;次说法教化,破坏三恶道,然后安立众生于三乘;一切所可利益之事,无不成就。是菩萨心不动,亦不取心相。

「常入三昧」者,菩萨得如幻等三昧,所役心能有所作;今转身得报生三昧,如人见色,不用心力。住是三昧中,度众生安隐,胜于如幻三昧,自然成事,无所役用。如人求财,有役力得者,有自然得者。

「随众生所应善根受身」者,菩萨得二种三昧,二种神通,行得,报得;知以何身、以何语、以何因缘、以何事、以何道、以何方便而为受身,乃至受畜生身而化度之。(八地竟)

「受无边世界所度之分」者,无量阿僧祇十方世界六道中众生,是菩萨教化所应度者而度之。是世界有三种:有净、不净、有杂。是三种世界中众生,所可应度有利益者,皆摄取之。譬如然灯,为有目之人,不为盲者;菩萨亦如是,或先有因缘者,或始作因缘者。

复次,三千大千世界,名一世界,一时起、一时灭;如是等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是一佛世界。如是一佛世界数,如恒河沙等世界,是一佛世界海。如是佛世界海,数如十方恒河沙世界,是佛世界种。如是世界种,十方无量,是名一佛世界。于一切世界中取如是分,是名一佛所度之分。

「得如所愿」者,是菩萨福德、智慧具足故,无愿不得。听者闻无量无边世界所度之分,疑不可得;以是故,次说所愿如意。此中佛自说六波罗蜜具足:五度,则福德具足;般若,则智慧具足。

「知诸天、龙、夜叉、犍闼婆语」者,我上说福德、智慧具足,所愿如意;知他人种种语,即是所愿事。

复次,菩萨得宿命智清净故,知处处生一切语。

复次,得愿智故,知立名者心,强作种种名字语言。

复次,菩萨得解众生语言三昧故,通一切语无碍。

复次,自得四无碍智,又复学佛四无碍智;以是故,知众生语言音声。

「处胎成就」者,有人言:菩萨乘白象,与无量兜率诸天围绕,恭敬供养,侍从入母胎。

有人言:菩萨母得如幻三昧力故,令腹广大无量,一切三千大千世界菩萨,及天龙、鬼神皆得入出;胎中有宫殿、台观,先庄严床座,悬缯幡盖,散花烧香;皆是菩萨福德业因缘所感,然后菩萨来下处之。亦以三昧力故,下入母胎,于兜率天上如故。

「生成就」者,菩萨欲生时,诸天龙、鬼神庄严三千大千世界;是时,有七宝莲花座,自然而有;从母胎中,有无量菩萨先出,坐莲华上,叉手赞叹,俟待菩萨;及诸天龙、鬼神、仙圣诸玉女等,皆合手一心,欲见菩萨生。然后菩萨从母右脇出,如满月从云中出,放大光明,照无量世界。是时,有大名声,遍满十方世界,唱言:「某国菩萨末后身生。」或有菩萨化生莲华;于四生中,菩萨胎生、化生。于四种人中,菩萨生刹利,婆罗门二姓中;生此二种姓,人所贵故。

「家成就」者,婆罗门家有智慧,刹利家有力势;婆罗门利益后世,刹利利益今世。是二种于世有益,是故菩萨在此中生。

复次,诸功德法家,所谓不退转生,是名家生。

「姓成就」者,菩萨兜率天上,观世间何姓为贵,能摄众生,即于是姓中生。如七佛中初三佛,憍陈如姓中生;次三佛,迦叶姓中生;释迦文尼佛,憍昙姓中生。

复次,菩萨初深心牢固,是名诸佛姓。

有人言:得无生法忍,是诸佛姓。是时,得佛一切种智气分故,如声闻法中姓地人。

「眷属成就」者,皆是智人、善人,世世集功德。此中佛自说:「纯以菩萨为眷属。」如《不可思议经》中说:瞿毗耶是大菩萨,一切眷属皆是住阿毗跋致地菩萨;以方便三昧变化力,为男、为女,共为眷属。如转轮圣王居士宝,是夜叉、鬼神现作人身,与人共事。

「出家成就」者,如释迦文菩萨,夜于宫殿,见诸婇女,皆如死状;十方诸天鬼神,齎持幡华供养之具,奉迎将出。是时车匿虽先受净饭王勅,而随菩萨意,自牵马至;四天王使者接捧马足,踰城而出。为破诸烦恼及魔人,示一切众人在家之秽。如此大功德贵重之人,犹尚出家,况诸凡细!如是等因缘,名出家成就。

「庄严佛树成就」者,庄严菩提树,如先说。佛此中自说:「是菩提树,以黄金为根,七宝为茎、节、枝叶,茎、节、枝、叶光明遍照十方无数阿僧祇诸佛世界。」或有佛以菩萨七宝庄严佛树,或有不如是者。所以者何?诸佛神力不可思议,为众生故现种种庄严。

「一切诸善功德成满具足」者,菩萨住七地中,破诸烦恼,自利具足;住八地、九地,利益他人,所谓教化众生,净佛世界。自利、利他深大故,一切功德具足。如阿罗汉、辟支佛,自利虽重,利他轻故,不名具足。诸天及小菩萨,虽能利益他,而自未除烦恼故,亦不具足。是名功德具足。(九地竟)

「当知如佛」者,菩萨坐如是树下,入第十地,名为法云地。譬如大云澍雨,连下无间;心自然生无量无边清净诸佛法,念念无量。尔时,菩萨作是念:「欲界魔王心未降伏。」放眉间光,令百亿魔宫闇蔽不现。魔即瞋恼,集其兵众来逼菩萨。菩萨降魔已,十方诸佛庆其功勳,皆放眉间光,从菩萨顶入;是时,十地所得功德,变为佛法,断一切烦恼习,得无碍解脱;具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等,无量无边诸佛法。

是时,地为六种震动,天雨华香,诸菩萨、天人皆合手赞叹。

是时,放大光明,遍照十方无量世界;十方诸佛、菩萨、天人,大声唱言:「某方某国某甲菩萨,坐于道场,成具佛事,是其光明。」是名十地当知如佛。

复次,佛此中更说第十地相,所谓菩萨行六波罗蜜,以方便力故,过乾慧地,乃至菩萨地,住于佛地。佛地,即是第十地。

菩萨能如是行十地,是名发趣大乘。

大智度论释出到品第二十一

【经】

佛告须菩提:「汝所问是乘何处出,至何处住者」,佛言:「是乘从三界中出,至萨婆若中住,以不二法故。何以故?摩诃衍、萨婆若,是二法共,不合、不散,无色、无形、无对,一相,所谓无相。

「若人欲使实际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若人欲使如、法性、不可思议性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若人欲使色空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若人欲使受、想、行、识空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须菩提!色空相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受、想、行、识空相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色、色相空,受、想、行,识、识相空故。

「若人欲使眼空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若人欲使耳、鼻、舌、身、意空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若人欲使乃至意触因缘生受空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须菩提!眼空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乃至意触因缘生受空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眼、眼相空,乃至意触因缘生受、意触因缘生受相空故。

「若人欲使梦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若人欲使幻、焰、响、影、化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须菩提!梦相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幻、焰、响、影、化相亦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

「须菩提!若人欲使檀波罗蜜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若人欲使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檀波罗蜜相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尸罗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檀波罗蜜、檀波罗蜜相空,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相空故。

「若人欲使内空出,乃至无法有法空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须菩提!内空相,乃至无法有法空相,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内空、内空性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无法有法空性空故。

「若人欲使四念处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四念处性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四念处、四念处性空故。若人欲使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八圣道分性,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八圣道分、八圣道分性空故。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

「须菩提!若人欲使阿罗汉出生处,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若人欲使辟支佛出生处,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若人欲使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出生处,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须菩提!阿罗汉性、辟支佛性、佛性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阿罗汉、阿罗汉性空,辟支佛、辟支佛性空。佛、佛性空故。若人欲使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佛道、一切种智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如上说。

「若人欲使名字,假名施设相,但有语言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名字空,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名字相,名字相空故,乃至施设亦如是。

「若人欲使不生不灭法、不垢不净无作法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

「何以故?不生乃至无作法性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不生性乃至无作性,性空故。

「须菩提!以是因缘故,摩诃衍从三界中出,至萨婆若中住,不动法故。」

【论】

问曰:

佛已知须菩提所问,今何以更称而答?

答曰:

是《摩诃般若波罗蜜》有十万偈,三百二十万言,与《四阿含》等,此非一坐说尽。又上须菩提所问,已答二事,异时异日故称第三问而答。

复次,有人言:声闻法中,无有不可思议事,不得一日一坐中说尽。佛有无碍解脱,菩萨有不可思议三昧,能令多时作少时,少时作多时;亦能以大色入小,小色作大。又如六十小劫说《法华经》,人谓从旦至食。

问曰:

色有形可见,时无形但有名,云何得以近为远、以远为近?

答曰:

以是故说「以不可思议神通力」。如人梦中,梦有所见,自以为觉;梦中复梦,如是展转,故是一夜。

以是故,更称其问而答。

「是乘何处出,至何处住」者,佛答:「是乘从三界中出,至萨婆若中住。」

问曰:

是乘为是佛法?为是菩萨法?若是佛法,云何从三界出?若是菩萨法,云何萨婆若中住?

答曰:

是乘是菩萨法,乃至金刚三昧,是诸功德清净,变为佛法。是乘有大力,能有所去,直以至佛,更无胜处可去,故言「住」。譬如劫尽火烧三千世界,势力甚大,更无所烧,故便自灭;摩诃衍亦如是,断一切烦恼,集诸功德,尽其边际,更无所断,更无所知,更无所集故,便自归灭。

「不二法」者,断诸菩萨着故说。此中佛自说:「大乘、萨婆若,是二法不一故不合,不异故不散;六情所知尽虚妄故,无色、无形、无对、一相。」

问曰:

先言「不一故不合」,今何以言「一相」?

答曰:

此中言一相,所谓无相;无相则无有出至佛道。为引导凡夫人故,说言「一相」。

「实际」者,是诸法末后实相,无出无入;若有狂人欲使实际出至佛道者,此人则欲使无相法出。

如、法性、法相,如先说。

「不可思议性」者,有人言:即是如、法性、实际,无量无边,心心数法灭故,言不可思议。

复有人言:过实际、涅槃,更求诸法实,若有若无,是名不可思议。

复次,一切诸佛法,无有能思惟筹量者,故名不可思议。

复有人言:一切诸法,分别思惟,皆同涅槃相,是不可思议。

若人欲使空中出,此人则欲使无相法中出。此中佛自说:「五众空相,不能出三界,不能至萨婆若;五众中五众相空故。十二入乃至意触因缘生受空,亦如是;梦等空譬喻,亦如是;自相空故,无出无至。」

若人欲使六波罗蜜出,此人则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六波罗蜜因缘和合故无自性,自性无故空;菩萨着六波罗蜜堕邪道,故为说空。十八空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

问曰:

六波罗蜜有道俗,俗可着故可说空;出世间六波罗蜜,三十七品乃至十八不共法,无所着故,何以说空?

答曰:

诸菩萨漏未尽,以福德、智慧力故行是法,或取相爱着故。凡夫法虚妄颠倒,此法从凡夫法边生,云何是实?以是故,佛说是亦空,以喻无相法。

是大乘即是无相,无相云何有出、有至?

诸法皆空,但有名字相,假名语言,今名字等亦空,以喻无相第一义中不可得,世俗法中有相。名字等假名相义,如先说。

用如是法,从三界出,至萨婆若中住,非是实法,亦无所动。

【经】

「须菩提!汝所问是乘何处住者,须菩提!是大乘无住处。何以故?一切法无住相故。是乘若住,不住法住。

「须菩提!譬如法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无起无作,非住非不住。

「须菩提!是乘亦如是,非住非不住。

「何以故?法性相乃至无作相,非住非不住。所以者何?法性相性空故;乃至无作性、无作性性空故。诸余法亦如是。

「须菩提!以是因缘故,是乘无住处,以不住法、不动法故。」

【论】

问曰:

上言「是乘到萨婆若,更无胜法可去」,今何以复说「是乘无住处」?

答曰:

先说:以空、不二法故言「住」;如幻、如梦,虽有坐卧行住,非实是住。菩萨亦如是,虽言「到萨婆若住」,亦无定住。

佛此中自说:「一切法从本已来无住相,云何独大乘有住?若有所住,以毕竟空法住。」

譬如:如、法性、法相、实际,非住、非不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起不作。

「不住」者,自相中不住;「非不住」者,异相中不住。

「不住」者,说空破有;「非不住」者,说世谛方便有住。

「不住」者,说无常破常相;「非不住」者,破灭相。

此中佛自说:「法性、法性相空。何以故?自相空故。乃至无起无作诸余法,亦如是。」

【经】

「须菩提!汝所问谁当乘是乘出者,无有人乘是乘出者。

「何以故?是乘、及出者、所用法、及出时,是一切法皆无所有;若一切法无所有,用何等法当出?

「何以故?我不可得,乃至知者、见者不可得,毕竟净故。

「不可思议性不可得,毕竟净故。

「众、入、界不可得,毕竟净故。

「檀波罗蜜不可得,毕竟净故;乃至般若波罗蜜不可得,毕竟净故。

「内空不可得,毕竟净故;乃至无法有法空不可得,毕竟净故。

「四念处不可得,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可得,毕竟净故。

「须陀洹不可得,乃至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不可得,毕竟净故。

「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佛道,一切种智不可得,毕竟净故。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无起无作不可得,毕竟净故。

「过去世、未来世、现在世,生、住、灭不可得,毕竟净故。

「增、减不可得,毕竟净故。

「何法不可得故不可得?法性不可得故不可得。如、实际、不可思议性,法性、法相、法位,檀波罗蜜不可得故不可得;乃至般若波罗蜜不可得故不可得。内空不可得故不可得,乃至无法有法空不可得故不可得。四念处不可得故不可得,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可得故不可得。须陀洹不可得故不可得,乃至佛不可得故不可得。须陀洹果不可得故不可得,乃至佛道不可得故不可得。不生不灭,乃至不起不作不可得故不可得。

「复次,须菩提!初地不可得故不可得,乃至第十地不可得故不可得,毕竟净故。云何为初地乃至十地?所谓乾慧地、性地、八人地、见地、薄地、离欲地、已作地、辟支佛地、菩萨地、佛地。

「内空中初地不可得,乃至无法有法空中初地不可得。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中,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地不可得。何以故?须菩提!初地非得非不得,乃至十地非得非不得,毕竟净故。

「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中,成就众生不可得,毕竟净故。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中,净佛世界不可得,毕竟净故。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中,五眼不可得,毕竟净故。

「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一切诸法不可得故,乘是摩诃衍出萨婆若。」

【论】

者言:

「出」者,行是乘到佛道边出,又复以成就故名「出」,以是乘成就萨婆若,是名为「出」。

此中佛自说空因缘:「乘者,是六波罗蜜。所用法者,是慈悲、方便等诸法,六波罗蜜所不摄。出者,是菩萨。是三法皆空。」

此中佛复说因缘:「我不可得,乃至知者、见者不可得,毕竟空故。」

五众、十二入、十八界、檀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须陀洹乃至萨婆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乃至三世、三相、增减等,是名法空。

我乃至知者、见者,须陀洹乃至佛,是名众生空。

问曰:

有二种不可得:一者、有法,智慧少故不能得;二者、有大智慧,推求不能得。此云何不可得?

答曰:

是法无故不可得。

问曰:

一切法本末不可得,于人有何利益?

答曰:

此中佛自说:「毕竟清净故。」

「毕竟」者,若行者依「无」而破「有」,于「有」得清净;于「无」未清净,以依止故。

此中佛自说不可得因缘:「一切众生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得;譬如:如、法性、实际等,乃至不作、不起不可得。」

复次,十八空故,法性不可得,乃至不起、不作。

十八空中,无初地乃至十地,无成就众生,无净佛世界,无五眼。

以十八空故「空」,毕竟清净故「不可得」。

菩萨用不可得法,乘是乘出萨婆若。

大智度论卷第五十(释第十九品讫第二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