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 随机推荐

佛号要如何念

首先谈修行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这心态就是四个字至诚恳切!大家注意这四个字,非常重...

站在本来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

问: 在忏悔时,我们对罪业是诃责的,但是要同时观察罪业本空,如何融通才可以趋向清...

孝子除障,助母往生

高朱氏,法名妙音,一九二九年出生,安徽省临泉县黄岭镇侉子营村人。二〇一八年六月十...

老鼠托梦昭示邪淫之报

2005年前还没有对佛具备正信,直到2005五一期间,才体会到佛陀的教诲真实不虚...

为什么我们平时要念佛

有的人一听到别人跟他说 阿弥陀佛,他就说:不好意思啦,念小声一点啦,让别人听到不...

人之幼时,教养为急

子舆氏有言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治天下可运之掌上。自真学失...

怎样才能做到持戒清净

问: 怎样才能做到持戒清净? 净界法师答: 自责汝心生厌离,诃责自己是很重要的。智者大师他很注重诃责法,我们...

远离这九种横死的因缘

《佛说九横经》原文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

助念只是辅助,临终者才是主导

问: 近日市面上流行一套开封念佛团,团长程晋林讲话的DVD片。内容非常丰富,举例繁多,看了之后疑惑丛生,请师...

佛教的皈依仪轨

皈依是梵文saranad的意译,也译为归依,是说佛法广大无边,可以依托。归为归投,依为依伏,故称归依。 皈依...

天人的小五衰和大五衰

天人主要是指欲界天,当然也包括色界天,这些天人他在天上的寿命虽然很长,但是总有天...

生命中永远有做不完的事

许多人过日子的方式,好像有一个秘密目标,非要把一切事情都做完不可。我们熬夜、早起、不敢放纵逸乐,让我们所爱的...

信忍、悟忍、喜忍

只要仰信佛的知见,把它转为自己的知见,我们也就大悟了。这个悟就叫 信忍。 如果能...

业障并不是障碍我们的关键

其实我们不能怪业力给我们痛苦,业力它只做了一件事情:它把你的业力现出一个相状,可...

【佛学漫画】《法华经》故事之化城宝处的譬喻

不管前途有任何考验与危险,都要信心坚定地向前迈进。...

【大藏经】佛说妙色王因缘经

佛说妙色王因缘经 大唐三藏法师义淨奉 制译 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从定...

幸灾乐祸近于祸

国人中某些人的特点是愿意把自己的快乐凌驾于别人的痛苦之上。常常邻里他人的遭难,作...

【大藏经】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

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一卷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諡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

念佛可以忏除我们的三障

宿障就是烦恼障、业障、报障这三障,障碍着我们让我们非常的痛苦。所以当我们念佛,我...

净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

1.生平 永明大师(公元904---975年),讳延寿,字冲元,本丹阳人,后迁浙...

儿童德育启蒙

孝亲: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与我,实为一体,我爱自身,应孝父母,能不辱身,便...

慧律法师《2007年新春开示法语》

1 心量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 2 放下,是一条最可靠的幸福之路。 3 不要砍倒给你遮阳的树。 4 最...

先超越妄想,才有办法放下主宰

一个有志气的修行人,一定追求临终的感应道交。临终的感应道交重点在于突破生死关,就...

吕洞宾成道前的十次考试

一,洞宾自外远归,忽见家人皆病死,洞宾心无悔恨,但厚备葬具而已。须臾,死者皆醒,无恙。洞宾视家人死而不动声色...

修行人如何激励自己

接触到几位同参道友,大家谈的话题,都是说无常迅速,要做无常的准备。本来,佛法再高...

怎样做一个正信的佛教徒

作为居士来说,五戒是最基本的戒律。此外还有八戒,是在家居士体验出家生活的戒律。关于五戒、八戒的内容,圣严法师...

【大藏经】迦叶赴佛般涅槃经

迦叶赴佛般涅槃经 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 昔佛在世时,摩诃迦叶于诸比丘中,最长年高,才明智慧,其身亦有金色相...

出离心不切,佛号提不起来怎么办

问: 惭愧弟子学佛好几年了,一直持诵《无量寿经》,可出离心不切,佛号提不起来,麻...

受天人供养第一的牛嘶尊者

在这里举一个例子,讲阿罗汉能受天人供养。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他有很多的弟子啊,...

迦叶尊者入灭的因缘

世尊灭度了!所有的佛弟子听到这个消息,都十分地悲伤,甚至有许多阿罗汉都决定要跟随佛陀入涅槃。 迦叶尊者知道后...

随时都给父母好脸色

有位老太太去儿子房间找报纸,正碰上儿子回来。儿子刚谈崩了一桩业务,心情不太好,见...

调出入息消除内心散乱

世尊教我及俱絺罗,观鼻端白,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洞...

了幻法师:夫妻是冤家吗

问: 夫妻是冤家吗? 了幻法师答: 民间信仰所谓的夫妻是冤家,并不是佛教的观念。 夫妻是冤家这种观念并不正确...

面对死亡而改变人生的观念

因为身语行为受心支配,由内心执著不同,将导致行为倾向之差异,若心执着今日不死,必...

念佛暴躁转柔,预知时至

清朝时有一位克勤法师,他俗姓蒋,是湖南省湘阴人。他从小就体力过人,个性愚直。壮年...

心和大脑有什么关系

问: 《楞严经》中佛问阿难心在何处?心是不是大脑,大脑是不是心?心和大脑有什么关系?有什么区别?心能觉知,大...

随喜一切众生的无量功德

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的普贤菩萨有十个修行大愿,其中第五大愿就是随喜功德。所谓随喜就是...

圣严法师《不住于相而行布施》

不住于相,相的意思在《金刚经》中讲得很清楚,即不住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而行布施。拿什么来做布施呢? ...

人生原来是一场梦

人都会做梦。有人在梦中发了财,有人在梦中升了官、出了名,有人在梦中娶了娇妻、生了...

【大藏经】禅源诸诠集都序

重刻禅源诠序 道不能自鸣。假人而鸣。鸣虽不同。道则未尝不同也。苟不同不足以为道。如仲尼之一贯。老聃之无为。释...

常想地狱苦,道念由此生

我们如何才能使菩提心不退呢?我们应如佛所说:「常想地狱苦」,为什么要想地狱的苦呢...

惟贤长老《从人生佛教到人间佛教》

一、人间佛教思想的历史沿革 (一)释迦佛的应化示现是人间佛教的一种典型 释迦佛下天、托胎、出生、出家、降魔、...

每天我们可能都跟佛陀擦肩而过

我很喜欢提一个故事,一个我们在印度朝圣的时候所发生的故事,虽然常常提,可是也常常...

十不求法门

一切众生与佛本来是平等无二,实说是一体的。这正是释迦佛所说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现前终不是佛。因为凡夫被无...

他这念头一动,你折了好大的福

打禅七,就是来用功办道的。用功办道是要吃苦头的,坐在那里不准动、不准说话、不准东...

这三种人可以让你人生少走弯路

按照佛法来讲,高人即是有智慧的人,他有广阔的视野,渊博的学识,看待问题很有广度与...

【大藏经】摩醯首罗天法要

摩醯首罗天法要 尔时摩醯首罗天。于天上与诸天女游戏化乐作诸伎乐。忽然于发中化出一天女。容颜端正伎艺第一。诸天...

圣严法师《佛在眼前》

法身非变化,亦非非变化;诸法无变化,示现有变化。 (六十华严经卷一四.兜率天宫菩萨云集赞佛品) 此偈是说,佛...

穿越大千猛火求此法门

阿逸多!是故告汝及天人世间阿修罗等,今此法门,付嘱于汝。应当爱乐修习,乃至经一昼...

往生弥勒净土的修行方法

一、广行布施 《大成佛经》中讲到,弥勒菩萨在人间成佛之后,在华林园龙华树下,为大众说法时,特别讲说了往生弥勒...

省庵大师谈做善事与念佛的关系

与茅静远居士书 前三月下旬返自四明,过访居士,适遇他出,怅然而去。寻归回龙,兹又...

十根手指都不一样长,为什么老是要计较比较呢

每一个人都应该要不断地陶冶锻炼自己成长、进步,因此要常反省自己、改变自己。我们可...

低头也是一种智慧

古人云:至刚易折,上善若水。做人不可无傲骨,但也绝不能总是昂着头。君子之为人处世,犹如流水一样,善于便利万物...

【大藏经】佛说文陀竭王经

佛说文陀竭王经 北凉三藏昙无谶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阿难于屏处思惟:「世间人略厌...

【推荐】吃饭也是一件需要认真对待的事

有一位日本禅师,日日修行,也没什么别的嗜好,唯独喜欢甜食。在他病重的时候,弟子们...

【大藏经】佛说宝雨经

佛说宝雨经卷第一(显授不退转菩萨记) 唐天竺三藏达摩流支译 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住伽耶城伽耶山顶,与大苾刍...

南怀谨谈学佛人易犯的毛病

(1)见地不对。平常人到庙里花百元钱,供上香蕉,然后烧香,磕头,求丈夫女儿好,升官发财,然后把香蕉带回去,自...

我看出家前后那些人生无常

出家后,有亲人看望我,说,你瘦了,天啊,你怎么瘦成这样。 出家人,心宽体胖的有很多,那是一种境界。像我这样瘦...

到底怎样才算是正见

有一次,尊者迦旃延问佛陀说:世尊!您所说的正见,到底怎样才是正见呢? 迦旃延!世...

【推荐】【大藏经】【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酒满茶半

常常听说一句话叫酒满茶半,但为了什么,却并不确知。 直到有一天,同一位精于茶道的朋友一同饮茶,听他边斟边说:...

【推荐】没有信愿,再多佛号都没有用

我们净土宗的人,强调临命终的感应道交,因为我们真正最后的结果的验收,是在临命终的...

持戒念佛,万缘放下

今天讲:持戒念佛。 因为《观无量寿佛经》讲过,若人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应该修三种净业。在这三种净业里就有一...

【推荐】极乐世界与华藏世界的关系

在华藏世界海世界种里面有二十重世界,第十三层就包含娑婆世界和西方极乐世界。对照华...

被自己的成见拖入妄想执着中去

前面我们看了很多有关业的日记,知道了我们的业主要表现为成见、价值观、思维模式、习...

生死甚难厌,佛法复难欣

生死甚难厌,佛法复难欣。这两句话对我们现在人来说,尤其是明显。 生死甚难厌,那修...

人言我好坏,不生喜怒心

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

今天去造业,是外境错还是内心错

佛陀在讲道理之前,先讲出一个譬喻,譬喻容易了解。从譬喻当中再回归到道理,说明降伏...

真修与假修

你是真修还是假修呢? 我听经闻法,吃斋念佛,当然是真修罗? 君不闻佛口蛇心的故事吗? 佛口蛇心,这话怎讲? ...

对善人你要亲近,对恶人要远避

对善人你要亲近,对恶人要远避。善人、恶人就是吉、凶不同的道路。就好像香草和臭草这...

【推荐】念佛越念越没滋味,那就糟糕了

念佛人啊,如果你去年是念三千声,今年变成二千声,明年、后年一千声,这是不吉祥啊,...

请理解出家人的不易

古德说:出家是大丈夫的事,不是将军宰相所能做得到的。 众所周知,古时的将军可以凭武功平定贼寇的祸乱,宰相可以...

邪淫如同桶底洞,有多少福都会漏完的

印光大师曾经开示说:人生世间,父母,寿命,相貌,学问,夫妻,儿女,皆是前生所作之...

不再为世间所囚缚

唐朝的曹山本寂禅师,是福建泉州莆田人,从小学习儒学,十九岁在福州灵石山出家,法名...

各宗要略——唯识宗

学统 唯识宗,又称法相宗。说明万法唯识所显及分析诸法相状。 佛灭后九百年顷,弥勒...

如何将念佛法门渗透到睡眠里

卧时念佛莫开声,鼻息之中好系名。 一枕清风秋万里,半床明月夜三更。 无如尘累心难...

【大藏经】华严一乘十玄门

华严一乘十玄门 大唐终南太一山至相寺释智俨撰承杜顺和尚说 明一乘缘起自体法界义者。不同大乘二乘缘起。但能离执...

宁愿做傻瓜

从前有一个禅师叫作无相大师。无相大师给弟子开示的时候,常常跟他们说:修行就是要宁愿作傻瓜,要有傻瓜的精神才可...

土豆的营养价值与烹调窍门

土豆,学名马铃薯,别名洋山芋、洋番薯、山药蛋。它和玉米、小麦、水稻、燕麦被称为世...

两土世尊度众生的分工

释迦牟尼佛是我们娑婆世界教主,阿弥陀佛是极乐世界的教主,这两尊佛都是在无央数劫以...

念佛时妄想很多该怎么办

问: 弟子在念佛的时候妄想很多怎么办? 明安法师答: 一般人初发心修行,诵经、持咒、念佛时妄想多,这也是一个...

神经系统是受心理的影响

思量能变就是第七意识,老是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永远恒转的,执著得死死的,而且...

养生贵在七个按时

1、按时休息 生活中,很多人都是感觉累了才去休息,其实,这时休息已为时过晚。因为...

【大藏经】尊胜佛顶修瑜伽法轨仪

尊胜佛顶修瑜伽法轨仪卷上 三藏善无畏 尊胜真言序品第一  稽首一切薄伽梵  及以东方金刚部  雄勐阿閦金刚藏...

120岁传奇高僧虚云老和尚一生的十大劫难

一难生为肉球 老和尚是在清道光二十年(岁次庚子)七月三十日寅时诞生于福建泉州府衙...

积极向上的佛教

一、佛教不是迷信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充满神话的国度,同时,也是一个充斥神灵的国度。 因此,在中国人观念中,...

佛门敲钟的含义

佛门、佛事,钟用于祈寿、感化、超度众生。在一口佛钟上铸有这样的铭文:闻钟声,烦恼...

微暖代替攻击

有一个小男孩养了一只乌龟,这天,他想尽了办法要让这只乌龟探出头来,可却怎么样也没办法。 他试著用棍子敲它,用...

如何证得念佛三昧

【原文】 摄心念佛,欲得速成三昧,对治昏散之法,数息最要。凡欲坐时,先想己身在圆...

女人补血的最佳时间与食物

月经过后七天内是补血的黄金期 根据中医的说法,女性经前容易会有烦躁、忧郁、紧张的现象,此时饮食宜重顺气、疏肝...

论发菩提心与往生

1、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第三必须具真信愿。戒为诸法之...

禅宗五家七宗——临济宗

临济宗是继沩仰宗之后而成立的一个宗派,由于此宗的开创者义玄禅师,在河北镇州(今河...

在家居士该不该花精力追求升职加薪

问: 在家居士该不该花一些精力追求升职加薪,以及更好的物质生活呢?怎么平衡世间生活与修行? 如孝法师答: 这...

斋僧获福

佛陀时代,有一位长者子,年纪很小时便失去了双亲,一切都必须自食其力,所以生活非常地穷困与孤苦。一天,他听人说...

了解戒律真正的意义

当我们提起戒律这个名词,对现代讲究自由,很不喜欢受约束的人,最初听起来,很可能会...

【大藏经】佛说略教诫经

佛说略教诫经 大唐三藏义净奉 制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无量苾刍众俱。 尔时佛告诸...

临终时心里除佛号外,不使有别的念头

所有存款,为防养老者,亦须交与孙子。即田地契志等,亦须交代的干干净净。 就是把你...

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

即使一个非常宽容的人,也往往很难容忍别人对自己的恶意诽谤和致命的伤害。但唯有以德报怨,把伤害留给自己,才能赢...

以什么样的心态听法,能得到最大利益

宗喀巴大师讲一个偈颂说: 佛非水洗众生罪, 亦非手拔有情苦; 非将己德移于彼, ...

四祖道信大师的开悟因缘

四祖道信大师,俗姓司马,河内人(今河南沁阳县),生而超异,自幼即对大乘空宗诸解脱...

真我与假我

生活中,我和许多人一样,总是惯于从身外寻找参照物,喜欢和别人一比高低,凡事不甘人后,虽明知心灵会由此受到系缚...

拾回自己「失落」的心

我们的心,被这些前尘缘影障碍了、埋没了、迷失了,我们该如何拾回自己失落的心呢?这...

圣严法师《互信的建立》

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建立在诚恳的基础上,有诚意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无法彼此互信的人们,为了保护自己,不得不怀疑...

何谓「名字即佛」与「观行即佛」

名字即佛闻经达理,断疑生信。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今知当体是,方恨自蹉跎。 名...

两种力量会让正法毁灭

两种力量会让正法消灭,会消灭正法,两种力量: 一、恶性重大比丘,会让正法毁灭。 ...
重新加载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