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释顾视品第三十(卷五十六)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经】

尔时,诸天王及诸天、诸梵王及诸梵天、伊赊那天及神仙并诸天女,同时三反称叹:「快哉!快哉!慧命须菩提所说法,皆是佛出世间因缘恩力,演布是教。

「若有菩萨摩诃萨行是般若波罗蜜不远离者,我辈视是人如佛。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中,虽无法可得,所谓色、受、想、行、识,乃至一切种智,而有三乘之教——声闻、辟支佛、佛乘。」

尔时,佛告诸天子:「如是!如是!诸天子!如汝所言,是般若波罗蜜中,虽无法可得,而有三乘之教,所谓声闻、辟支佛、佛乘。

「诸天子!若有菩萨摩诃萨行是般若波罗蜜不远离者,视是人当如佛,以无所得故。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中,广说三乘之教,所谓声闻、辟支佛佛乘。

「檀波罗蜜中佛不可得,离檀波罗蜜佛亦不可得;乃至般若波罗蜜中佛不可得,离般若波罗蜜佛亦不可得;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种智亦如是。」

佛语诸天子:「菩萨摩诃萨若能学是一切法,所谓檀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以是事故,当视是菩萨摩诃萨如佛。

「诸天子!我昔于然灯佛时,华严城内,四衢道头,见佛闻法,即得不离檀波罗蜜行;不离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行。

「不离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不离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一切三昧门,一切陀怜尼门;不离四无所畏,佛十力、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及余无量诸佛法行,亦无所得故。

「是时,然灯佛记我当来世过一阿僧祇劫当作佛,号释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鞞侈遮罗那、修伽度、路迦惫、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尔时诸天子白佛言:「世尊!希有!是般若波罗蜜,能令诸菩萨摩诃萨得萨婆若,于色不取不舍故;于受、想、行、识不取不舍故,乃至一切种智不取不舍故。」

【论】

释曰:

人以欢喜之至,则三反称叹;是故诸天闻大德须菩提说般若波罗蜜,欢喜言:「快哉!快哉!」

「天王」者,四天处四天王,三十三天王释提桓因,乃至诸梵天王;梵天已上更无有王。

「诸天」,是欲界天。

「诸梵」,是色界天。

「伊赊那」,是大自在天王并其眷属。

「神仙」者,有二种:或天、或人。

「天女」者,是天帝释夫人舍脂等诸天女。

所以叹须菩提说深般若波罗蜜者,知其承佛神力故。

「若能行是般若波罗蜜,我等当视是人如佛。」所以者何?尊重法故。

法者,所谓深般若波罗蜜。

深法者,一切法虽毕竟空,而有三乘分别。

所以者何?诸法若毕竟空,更不应修集三乘功德,则堕断灭中;若修三乘功德,则是分别差降,不应是毕竟空。

是般若波罗蜜,虽毕竟空而不堕断灭,虽分别有三乘亦不生着心,于二事中不取定相。

是事甚深微妙,故诸天大欢喜,叹言「快哉!」

佛然其赞,更说甚深因缘:从六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中佛不可得;离此佛亦不可得;诸法和合因缘故有佛,无有自性。

若菩萨能如是行者,当知是菩萨即是佛。

「即是佛」者,是世界中语;如太子虽未正位,必当为王。

此中佛自引本事以为证,此菩萨已得无生忍,入菩萨位,见十方诸佛。

诸天闻佛广明已所叹义,解心转深,重复赞叹。

以见一切法过罪故「不取」,有利益故「不舍」;又以一切法毕竟空、不生不灭故,「不取」、「不舍」。

【经】

尔时,佛观四众和合——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菩萨摩诃萨,并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诸天,皆会坐。

普观已,佛告释提桓因:「憍尸迦!若菩萨摩诃萨、若比丘、若比丘尼、若优婆塞、若优婆夷、若诸天子、若诸天女,是般若波罗蜜,若听、受持、亲近、读、诵、为他说、正忆念,不离萨婆若心,诸天子!是人,魔若魔天不能得其便。

「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谛了知色空,空不能得空便,无相不能得无相便,无作不能得无作便;谛了知受、想、行、识空,空不能得空便,乃至无作不能得无作便;乃至谛了知一切种智空,空不能得空便,乃至无作不能得无作便;何以故?是诸法自性不可得,无事可得便,谁受恼者?

「复次,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若人、非人不能得其便。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一切众生中善修慈心,悲、喜、舍心,以无所得故。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终不横死,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行檀波罗蜜,于一切众生等心供给故。

「复次,憍尸迦!三千大千世界,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天、光音天、遍净天、广果天,是诸天中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未闻是般若波罗蜜,未受持、亲近,是诸天子,今应闻、受持、亲近、读、诵、正忆念,不离萨婆若心。

「复次,憍尸迦!诸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般若波罗蜜,受持、亲近、读、诵、正忆念,不离萨婆若心,是诸善男子、善女人,若在空舍,若在旷野,若人住处,终不怖畏。何以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明于内空,以无所得故;明于外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以无所得故。」

【论】

问曰:

此中佛观四部众已,何以告释提桓因?

答曰:

余品中多说般若波罗蜜体,今欲赞般若功德,故命释提桓因。譬如先以好宝示人,然后赞宝所能。

复次,普观者,欲令会中众生,各知佛顾念则不自轻,不自轻故堪任听法,是以普观。譬如王顾眄群下,群下则欣然自庆。

说功德故,应以白衣证;白衣中释提桓因为大。

说般若者,以出家人为证;出家人中,是舍利弗、须菩提等为大。

问曰:

先言「释」是字,「提婆因」是天主;今佛何以不言「释」,乃命言「憍尸迦」?

答曰:

昔摩伽陀国中,有婆罗门名摩伽,姓憍尸迦,有福德大智慧,知友三十三人共修福德,命终皆生须弥山顶第二天上,摩伽婆罗门为天主,三十二人为辅臣,以此三十三人故,名为三十三天。唤其本姓,故言憍尸迦。或言天主,或言千眼等;大人唤之,故称其姓。

此中所说「般若波罗蜜」者,是十方诸佛所说,语言名字,书写经卷,宣传显示实相智慧。

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无诸观语言相,而因语言、经卷,能得此般若波罗蜜。是故以名字、经卷,名为般若波罗蜜。

此中略说佛意:若能闻、受持般若等,当得种种功德,后当广说。欲度众生,为得佛道故,供养、受学般若波罗蜜;是人,魔若魔天不能得便。

问曰:

何者是魔?何故恼菩萨?云何得便?

答曰:

「魔」名自在天主。

虽以福德因缘生彼,而怀诸邪见,以欲界众生是己人民,虽复死生展转,不离我界。若复上生色、无色界,还来属我;若有得外道五通,亦未出我界,皆不以为忧。若佛及菩萨出世者,化度我民,拔生死根,入无余涅槃,永不复还,空我境界,是故起恨雠嫉。

又见欲界人,皆往趣佛,不来归己,失供养故,心生嫉妬,是以以佛、菩萨名为怨家。

是菩萨入法位,得法性生身,魔虽起恶不能坏败;若未得阿鞞跋致者,魔则种种破坏。

若菩萨一心不惜身命,有方便求佛道者,十方诸佛及诸大菩萨,皆共护持,以是因缘故,能成佛道。

若为菩萨而有懈怠,贪着世乐,不能专心勤求佛道,是则自欺,亦欺十方诸佛及诸菩萨。所以者何?自言:「我为一切众生故求佛道」,而行杂行,坏菩萨法;以是罪故,诸佛菩萨所不守护,魔得其便。

所以者何?一切圣人已入正位,一心行道,深乐涅槃;魔入邪位,爱着邪道;邪、正相违,是故憎嫉正行,狂愚自高,唤佛沙门瞿昙,佛称其实名为弊魔;以相违故名为怨家。

如《经》说魔有四种:一者、烦恼魔,二者、五众魔,三者、死魔,四者、自在天子魔。

此中以般若力故,四魔不能得便:得诸法实相,烦恼断则坏烦恼魔,天魔亦不能得其便;入无余涅槃故,则坏五众魔及死魔。

云何为「得便」?魔及魔民来恐怖菩萨,如《经》中说魔作龙身,种种异形可畏之象,夜来恐怖行者;或现上妙五欲,坏乱菩萨;或转世间人心令作大供养,行者贪着供养故,则失道德;或转人心令轻恼菩萨,或骂、或打、或伤、或害,行者遭苦,或生瞋恚忧愁。如是等,魔随前人意所趣向,因而坏之,是名「得便」。如〈魔品〉中广说。

问曰:

魔力甚大,肉身菩萨道力尚少,云何不得便?

答曰:

如上说,为诸佛菩萨所护故。

此中佛自说因缘:「是人善修诸法空,亦不着空。」不着空者,云何当得便!譬如无疮则不受毒。

无相、无作亦如是。

复次,一切法实观,皆是空、无相、无作相;皆是空、无相、无作相故,则无得便,亦无受便者;是故空不应得空便,无相不应得无相便,无作不应得无作便,以一相故。如火不能灭火,得水则灭,以异相故。

问曰:

菩萨住三解脱门,则是受便处,与一切法相违故:空与有相违,无相与有相相违,无作与有作相违!

答曰:

此经中佛自说:「三解脱门无有自性。」

又先论议中说,于空、无相、无作中亦不着。

是故虽住三解脱门,魔及魔民不得其便。

问曰:

余处皆言「菩萨摩诃萨」,今何以言「善男子、善女人」?

答曰:

先说实相智慧难受,以能受故,则是菩萨摩诃萨;今说供养、受持、读、诵等,杂说故,得称「善男子、善女人」。

复次,《经》中说女人有五碍:不得作释提桓因、梵王、魔王、转轮圣王、佛。闻是五碍不得作佛,女人心退,不能发意;或有说法者,不为女人说佛道。是故佛此间说「善男子、善女人」,女人可得作佛,非不转女身也。五碍者,说一身事。

善男子、善女人义先已广说。

「人不得便」者,「人」名若贼、若官、若怨等,欲恼乱菩萨,求索其便。

问曰:

先说不得便因缘,何以但说空?今说人不得便,但说四无量心?

答曰:

有人言:先说魔若魔民,怨大故法亦大,故说空;怨小故法亦小,故说四无量心。

有人言:四无量心是菩萨常行,为集诸功德故;后以般若波罗蜜空相,令除邪见,不着众生,亦不着法,是二法前后无在。

复次,上魔作恐怖事甚多,多不现本形,或现雷震、或作风雨、或作病痛等,是故说诸法空;令人来恶口骂詈、刀杖、打斫,故用四无量心。

「不横死」者,所谓无罪而死:或寿命未尽,错投药故,或不顺药法,或无看病人;或饥渴、寒热等夭命,是名横死。

菩萨从初发意来,于一切众生中,常行檀波罗蜜:应病与药,随病所须,拯济孤穷,随其所乞皆给与之,于一切众生中,悉皆平等,好心供养;亦行是般若波罗蜜。以是功德故不横死。

是中略说三功德已,三千大千世界中,诸天发心,未闻般若波罗蜜者,先说善男子、善女人应闻、受持乃至正忆念,今说因缘。

诸天有大功德,犹尚供养,何况于人?虽一切人天应听般若,能发无上道心者,最应深心听。所以者何?般若是佛道之本故。

问曰:

此天发心,何以不闻般若?

答曰:

有人言:此天前世人中发意,今生天上五欲覆心故不闻。

复次,诸天虽发无上道心,五情利,五欲妙,染着深故,视东忘西,不能求般若。色界诸天,虽先闻法发心,以味着禅定深故,不能求般若。是故说不闻者应闻、受持。

复次,先说魔及魔民不能得其便,是内因缘,所谓空三昧及四无量心;今更说不得便,是外因缘,所谓佛告诸天:「汝等供养受持般若,是善男子、善女人亦受持供养是般若,同事故,若魔来破,汝应守护!」

复次,受持般若者,若在空舍住,若在旷野、若在人间住。

处空舍中,多诸鬼魅及以贼寇,众恶易来,故初说。

除人住处及以空舍,余残山泽树林等,皆是旷野;少人行故,多诸虎狼师子,恶贼鬼魅。

人所住处不净故,魔及鬼神尠来诸难少故,是以后说。

行者于三处住,无所畏惧,以二因缘故:一者、善修十八空;二者、般若波罗蜜威德故。

【经】

尔时,三千大千世界中诸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乃至首陀婆诸天,白佛言:「世尊!是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般若波罗蜜,亲近、读、诵、正忆念,亦不离萨婆若心者,我等常当守护!

「何以故?世尊!

「以菩萨摩诃萨因缘故,断三恶道,断天人贫,断诸灾患疾病饥饿。

「以菩萨因缘故,便有十善道出世间;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一切种智。

「以菩萨因缘故,世间便有生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诸王及转轮圣王,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

「以菩萨因缘故,有须陀洹、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阿罗汉果,辟支佛、辟支佛道。

「以菩萨因缘故,有成就众生、净佛世界,便有诸佛出现于世,便有转法轮,知有佛宝、法宝、比丘僧宝。

「世尊!以是因缘故,一切世间诸天及人、阿修罗,应守护是菩萨摩诃萨。」

佛语释提桓因:「如是!如是!憍尸迦!以菩萨摩诃萨因缘故,断三恶道,乃至三宝出现于世。以是故,诸天及人、阿修罗常应守护,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是菩萨摩诃萨。

「憍尸迦!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是菩萨摩诃萨,即是供养我。以是故,是诸菩萨摩诃萨,诸天及人、阿修罗常应守护,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憍尸迦!若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声闻、辟支佛,譬如竹[竺-二+韦]稻麻丛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不如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初发心菩萨摩诃萨不离六波罗蜜所得福德。

「何以故?不以声闻、辟支佛因缘故有菩萨摩诃萨及诸佛出现于世;以有菩萨摩诃萨因缘故,有声闻、辟支佛、诸佛出现于世。

「以是故,憍尸迦!是诸菩萨摩诃萨,一切世间诸天及人、阿修罗常应守护,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论】

释曰:

尔时诸天白佛:我等当守护是菩萨,与我等同事故;亦以求佛道者,能自舍身乐欲,使一切众生得乐故。

「因菩萨断三恶道」者,菩萨虽未离欲,能遮众生十不善故,断三恶道及天人贫、诸灾患等。

行十善故,开三善道门。

或有菩萨见五欲过罪,能离欲得四禅;以本愿故,起四无量心;欲离种种因缘身苦故,起四无色定。

为佛道故,修六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

是法亦自行,亦教人,以是福德道法,于众生中展转相教,常在世间。

今当说是诸善法果报:生刹利大姓,乃至三宝出现于世;如先义中说。

今是菩萨结业生身,在因缘中,无有力势,而能说是善法,令众生修行,我等云何当不守护?譬如太子虽小,群臣百官无不奉承。

佛可诸天,述而成之。

「若供养菩萨,即是供养佛」者,般若是三世佛母;若为般若故,供养菩萨则为供养佛。

「不如供养恭敬初发意菩萨」者,

问曰:

二乘已证实际,是一切众生福田,何以故不如初发意菩萨?

答曰:

以三事故不如:一者、用萨婆若心行般若;二者、常不离六波罗蜜等诸功德;三者、由是菩萨断三恶道、出生三乘,依二乘人不能断三恶道、出生三乘。

大智度论释灭诤乱品第三十一

【经】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甚奇希有!诸菩萨摩诃萨,是般若波罗蜜,若闻、受持、亲近、读、诵、为他人说、正忆念时,得如是今世功德;亦成就众生,净佛世界,从一佛界至一佛界,供养诸佛,所欲供养之具,随意即得。从诸佛闻法,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中忘。

「亦得家成就,母成就,生成就,眷属成就,相成就,光明成就,眼成就,耳成就,三昧成就,陀罗尼成就;是菩萨以方便力,变身如佛,从一界至一界,到无佛处,赞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赞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赞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以方便力说法,以三乘法度脱众生,所谓声闻、辟支佛、佛乘。

「世尊!快哉!希有!受是般若波罗蜜,为已总摄五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亦摄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佛道,一切智、一切种智。」

佛告释提桓因:「如是!如是!憍尸迦!受是般若波罗蜜,为已总摄五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

「复次,憍尸迦!是般若波罗蜜,受持、亲近、读、诵、为他说、正忆念,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得今世功德,汝一心谛听!」

释提桓因言:「唯!世尊!受教!」

佛告释提桓因:「憍尸迦!若有外道诸梵志,若魔、若魔民,若增上慢人,欲乖错破坏菩萨般若波罗蜜心;是诸人适生此心,即时灭去,终不从愿。

「何以故?憍尸迦!菩萨摩诃萨长夜行檀波罗蜜,行尸罗、羼提、毗梨耶、禅、般若波罗蜜。

「以众生长夜贪诤故,菩萨悉舍内外物,安立众生于檀波罗蜜中。以众生长夜破戒故,菩萨悉舍内外法,安立众生于戒;以众生长夜斗诤故,菩萨悉舍内外法,安立众生于忍辱;以众生长夜懈怠故,菩萨悉舍内外法,安立众生于精进;以众生长夜乱心故,菩萨悉舍内外法,安立众生于禅;以众生长夜愚痴故,菩萨悉舍内外法,安立众生于般若波罗蜜。

「以众生长夜为爱结故流转生死,是菩萨摩诃萨以方便力故,断众生爱结,安立于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空、无相、无作三昧;安立众生于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佛道。

「憍尸迦!是为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得现世功德。

「后世功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转法轮所愿满足,入无余涅槃。憍尸迦!是为菩萨摩诃萨后世功德。

「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是般若波罗蜜,若闻、受持,亲近、读、诵、为他说、正忆念,其所住处,魔若魔民,若外道梵志,增上慢人,欲轻毁难问,破坏般若波罗蜜,终不能成;其人恶心转灭,功德转增。闻是般若波罗蜜故,渐以三乘道,得尽众苦。

「譬如,憍尸迦!有药名摩祇,有蛇饥行索食,见虫欲噉,虫趣药所,药气力故,蛇不能前,即便还去。何以故?是药力能胜毒故。

「憍尸迦!摩祇药有如是力。是善男子、善女人,是般若波罗蜜,若受持、亲近、读、诵、为他说、正忆念,若有种种斗诤起,欲来破坏者,以般若波罗蜜威力故,随所起处,即疾消灭,其人即生善心,增益功德。

「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能灭诸法诤乱。何等诸法?

「所谓淫、怒、痴;无明乃至大苦聚;诸盖、结、使、缠;我见、人见,众生见,断见、常见,垢见、净见,有见、无见——如是一切诸见;悭贪、犯戒,瞋恚、懈怠,乱意、无智;常想、乐想、净想、我想,如是等爱行。

「着色,着受、想、行、识;着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着内空、外空、内外空,乃至无法有法空;着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着一切智、一切种智;着涅槃。

「是一切法诤乱,尽能灭,不令增长。」

【论】

释曰:

「闻」者,若从佛,若菩萨,若余说法人边,闻般若波罗蜜,是十方三世诸佛法宝藏。闻已,用信力故「受」;念力故「持」;得气味故,常来承奉、谘受故「亲近」;亲近已,或看文,或口受,故言「读」;为常得不忘故「诵」;宣传未闻,故言「为他说」;圣人经书、直说难了故解义;观诸佛法不可思议,有大悲于众生故说法;不以邪见戏论求佛法,如佛意旨不着故,说法亦不着;除四颠倒等诸邪忆念故,住四念处正忆念中。但为得道故,不为戏论,名为「正忆念」。正忆念是一切善法之根本,修习行者初入,名为「正忆念」;常行得禅定故名为「修」。

「今世功德」者,如先说义。今释提桓因更说今世功德,所谓「教化众生,乃至令众生得三乘。」先说般若波罗蜜摄三乘,令解其义,是故言:「般若波罗蜜中摄五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佛可其所说者,欲令人信故。

「所得今世功德,汝一心谛听」者,上略说今世功德,佛今欲广说其事,难信故言「一心谛听」。

复次,因小果大,难信故言「一心谛听」。

帝释虽信受,人不知故,言:「唯!世尊!」是般若波罗蜜,虽不可破坏,而宣示实相语言可破,语言破故,信心未定者亦可破,是故说:「若外道梵志等来,欲破坏般若波罗蜜。」

「梵志」者,是一切出家外道,若有承用其法者,亦名梵志。梵志爱着其法,闻实相空法,不信故欲破坏。

「魔若魔民」,如先说。

「增上慢人」者,是佛弟子,得禅定未得圣道,自谓已得。是人闻无须陀洹,乃至无阿罗汉,无道、无涅槃,便发增上慢,生忿恼心,欲破是实相空法。

是般若波罗蜜神力故,令彼恶心即时灭去,终不成愿。

如人以手障鉾,但自伤其手,鉾无所损。何以故?菩萨于内外法不着:众生从无始世界来,常着内外法故起斗诤。菩萨舍内外着处,自安立六波罗蜜;教化众生,令舍内外斗法,安立众生于六波罗蜜。是无量世修集福德力,斗诤根尽故,虽有斗乱事来,不能得便。

譬如毒蛇欲食虾蟇,常随逐之,虾蟇到摩祇药所,蛇闻药气,毒即消歇;是坏法恶人,亦复如是,欲坏行般若波罗蜜人,常随逐之,以般若力势故,瞋恚、邪见之毒,即时消灭。

有降伏得道者,有作弟子者,有复道还去者。

是般若波罗蜜,能破无明等诸结使,灭诸断常邪见等,能灭着五众乃至涅槃,何况瞋恚、嫉妬、斗乱之事而不能灭!

【经】

「复次,憍尸迦!三千大千世界中,诸四天王天,诸释提桓因,诸梵天王,乃至阿迦尼吒天,常守护是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供养、读、诵、为他说、正忆念般若波罗蜜者;十方现在诸佛,亦共拥护是善男子、善女人,能闻、受持、供养、读、诵、为他说、正忆念般若波罗蜜者。

「是善男子、善女人,不善法灭,善法转增,所谓檀波罗蜜转增,以无所得故;乃至般若波罗蜜转增,以无所得故;内空转增,乃至无法有法空转增,以无所得故;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转增,以无所得故;诸三昧门,诸陀罗尼门,一切智、一切种智转增,以无所得故。

「是善男子、善女人所说,人皆信受。

「亲友坚固,不说无益之语;不为瞋恚所覆,不为憍慢、悭贪、嫉妬所覆。

「是人自不杀生,教人不杀生,赞不杀生法,亦欢喜赞叹不杀生者。自远离不与取,亦教人远离不与取,赞远离不与取法,亦欢喜赞叹远离不与取者。自不邪淫,教人不邪淫,赞不邪淫法,亦欢喜赞叹不邪淫者。自不妄语,教人不妄语,赞不妄语法,亦欢喜赞叹不妄语者;两舌、恶口、无利益语,亦如是。自不贪教人不贪,赞不贪法,亦欢喜赞叹不贪者;不瞋恼、不邪见,亦如是。

「自行檀波罗蜜,教人行檀波罗蜜,赞行檀波罗蜜法,亦欢喜赞叹行檀波罗蜜者。自行尸罗波罗蜜,教人行尸罗波罗蜜,赞尸罗波罗蜜,亦欢喜赞叹行尸罗波罗蜜者。自行羼提波罗蜜,教人行羼提波罗蜜,赞羼提波罗蜜,亦欢喜赞叹行羼提波罗蜜者。自行毗梨耶波罗蜜,教人行毗梨耶波罗蜜,赞毗梨耶波罗蜜,亦欢喜赞叹行毗梨耶波罗蜜者。自行禅波罗蜜,教人行禅波罗蜜,赞禅波罗蜜,亦欢喜赞叹行禅波罗蜜者。自行般若波罗蜜,教人行般若波罗蜜,赞般若波罗蜜,亦欢喜赞叹行般若波罗蜜者。

「自修内空,教人修内空,赞内空,亦欢喜赞叹修内空者。乃至自修无法有法空,教人修无法有法空,赞无法有法空,亦欢喜赞叹修无法有法空者。

「自入一切三昧中,教人入一切三昧中,赞一切三昧,亦欢喜赞叹入一切三昧者。

「自得陀罗尼,教人得陀罗尼,赞陀罗尼,亦欢喜赞叹得陀罗尼者。

「自入初禅,教人入初禅,赞初禅,亦欢喜赞叹入初禅者。二禅、三禅、四禅亦如是。

「自入慈心中,教人入慈心中,赞慈心,亦欢喜赞叹入慈心者。悲、喜、舍心亦如是。

「自入无边空处,教人入无边空处,赞无边空处,亦欢喜赞叹入无边空处者。无边识处、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亦如是。

「自修四念处,教人修四念处,赞四念处,亦欢喜赞叹修四念处者。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亦如是。

「自修空、无相、无作三昧,教人修空、无相、无作三昧,赞空、无相、无作三昧,亦欢喜赞叹修空、无相、无作三昧者。

「自入八解脱中,教人入八解脱,赞八解脱,亦欢喜赞叹入八解脱者。

「自入九次第定中,教人入九次第定,赞九次第定,亦欢喜赞叹入九次第定者。

「自修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大慈大悲、十八不共法亦如是。自行不谬错法、自行常舍法,教人行不谬错法、常舍法,赞不谬错法、常舍法,亦欢喜赞叹行不谬错法、常舍法者。

「自得一切种智,教人得一切种智,赞一切种智,亦欢喜赞叹得一切种智者。

「是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所有布施与众生共已,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所得故。所有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与众生共已,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亦无所得故。

「是善男子、善女人如是行六波罗蜜时,作是念:我若不布施,当生贫穷家,不能成就众生、净佛世界,亦不能得一切种智。我若不持戒,当生三恶道中,尚不得人身,何况能成就众生、净佛世界,得一切种智!我若不修忍辱,则当诸根毁坏,色不具足,不能得菩萨具足色身,众生见者必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能得以具足色身成就众生、净佛世界,得一切种智。我若懈怠,不能得菩萨道,亦不能得成就众生、净佛世界,得一切种智。我若乱心,不能得生诸禅定,不能以此禅定成就众生、净佛世界,得一切种智。我若无智,不能得方便智,以方便智过声闻、辟支佛地,成就众生、净佛世界,得一切种智。

「是菩萨复作是思惟:我不应随悭贪故不具足檀波罗蜜,不应随犯戒故不具足尸罗波罗蜜,不应随瞋恚故不具足羼提波罗蜜,不应随懈怠故不具足毗梨耶波罗蜜,不应随乱意故不具足禅波罗蜜,不应随痴心故不具足般若波罗蜜。若不具足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我终不能出到一切种智。

「如是善男子、善女人,是般若波罗蜜受持、亲近、读、诵、为他说、正忆念,亦不离萨婆若心,得是今世、后世功德。」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希有!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为回向萨婆若心故,亦为不高心故。」

佛告释提桓因:「憍尸迦!云何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为回向萨婆若心故,亦为不高心故?」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若行世间檀波罗蜜,布施诸佛、辟支佛、声闻,及诸贫穷、乞匂、行路人,是菩萨无方便故生高心。若行世间尸罗波罗蜜,言我行尸罗波罗蜜,我能具足尸罗波罗蜜,无方便故生高心;言我行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我行般若波罗蜜,我修般若波罗蜜以是世间般若波罗蜜,无方便故生高心。世尊!菩萨修世间四念处时,自念言:我修四念处,我具足四念处,无方便力故生高心。我修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自念言:我修空、无相、无作三昧;我修一切三昧门,当得一切陀罗尼门;我修佛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我当成就众生,我当净佛世界,我当得一切种智——着吾我无方便力故生高心。世尊!如是菩萨摩诃萨行世间善法,着吾我故生高心。

「世尊!若菩萨摩诃萨行出世间檀波罗蜜,不得施者,不得受者,不得施物;如是菩萨摩诃萨行出世间檀波罗蜜,为回向萨婆若故,亦不生高心。行尸罗波罗蜜,尸罗不可得;行羼提波罗蜜,羼提不可得;行毗梨耶波罗蜜,毗梨耶不可得;行禅波罗蜜,禅不可得;行般若波罗蜜,般若不可得;修四念处,四念处不可得;乃至修十八不共法,十八不共法不可得;修大慈大悲,大慈大悲不可得;乃至修一切种智,一切种智不可得。世尊!如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为回向萨婆若故,亦为不生高心故。」

【论】

问曰:

先已说魔若魔民等三种人欲破坏般若,今何以故重说?

答曰:

佛先说三种人来求便恐怖,欲令愁恼。

中来者,不为恼人,但欲破毁般若波罗蜜,不随其愿,不能得破。

后来三种人,虽欲生心破坏即时灭去。

「所语人皆信受」者,是菩萨常令不善法断灭,善法转增,所谓檀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是人修集福德、智慧故,成大威德;设使妄语,人皆信受,何况实语!

「亲友坚固」者,是人于一切众生中,深有慈悲心,何况亲友于我有益!是菩萨爱敬佛道,知身口无常故,不说无益之言。

以善法增长故,瞋恚等烦恼不能覆心。行者作是念:结使虽起,智慧思惟,不令覆心;结使若起,今世不善,后世不善,妨于佛道!设使心起结使,不起口业;设口业起,不成身业;设身业起,不至大恶,如凡夫人也。是菩萨虽卑陋鄙贱,以行胜法故,得在胜人数中,是今世功德。

是人深乐善法故,能于善法四种正行求;二乘人不能具足四行,以不深乐善法故。所谓自不杀生,慈悲一切;深自利故,亦教他;慈是一切贤圣法故,常赞叹;是菩萨常欲令人得乐故,见有不杀者,欢喜爱乐。

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

上四种行广说,今略说一切功德,总摄入六波罗蜜中,所得果报与众生共之。

是菩萨未入正位,诸烦恼未尽故,或时起悭等诸烦恼,尔时应作是思惟,谏喻其心:

若不布施,我自失四事功德,所谓:

后身生贫穷,贫穷故自不能利益,何能利他!

若不利他,则不能成就众生;若不能成就众生,亦不能净佛世界。何以故?以众生净故,世界清净。

若不具足是等众事,云何当得一切种智?

以要言之,无方便者虽行六波罗蜜,内不能离我心,外取诸法相,所谓我是施者,彼是受者,是布施物;是因缘故,不能到佛道!

与此相违,是有方便。

问曰:

若世间波罗蜜等,非是正道,是般若波罗蜜中,佛何以说?

答曰:

此是行者初门,与正道相似故;先行相似法,后得真道。

大智度论卷第五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