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钞·随戒释相篇:“所以别解脱戒,人并受之;及论明识,止可三五。皆由先无通敏,不广咨询;致令正受多昏体相,盲梦心中缘成而已;及论得不,渺同河汉。故于随相之首,诸门示现;准知己身得戒成不;然后持犯,方可修离。”(事钞记卷一六·一·一二)
佛教词典 > 南山律学词典 > 正文
(术语)小乘俱舍以心与识为同体异名。大乘唯识以之为别体。有一识乃至无量之差别。...指宇宙万象之真实相,乃离于相对的差别之相,而为真实绝对者。此为凡夫迷妄所无法窥透之法界妙理。无量义经说法品(...三十三观音之一。又称药王观音。左手结施无畏印,右手持杨柳枝。若修杨柳枝药法,可消除身上之众病。又于千手观音四...指密教行传法灌顶时,叹咏登觉位者之德所唱的赞歌。歌词系拟自叹咏如来八相成道之事迹,故又称八相成道赞。此赞歌有...【时死】 p0915 卽寿尽故死。...(佛名)大日如来也。大疏四曰:首中置百光遍照王而以无垢眼观之,以此自加持故即成毗卢遮那身也。...(真言)不动明王之真言也。...【处识】 p1019 世亲释四卷二页云:处识者:谓器世间。无性释四卷二页云:处识者:谓似聚落园等影现。又云:于所受...【慧财】 p1318 瑜伽八十三卷六页云:言慧财者:谓能招引一切自在最胜富贵,随获自心自在转故。 二解 集异门论十六...以焦山定慧寺为中心之曹洞宗系谱下之一派。定慧寺建于东汉兴平年间(194~195),时称普济寺;宋时有云门宗佛印了元...【慕何】 此云痴。禅门明三种痴:一、计断常,过去诸法为灭有耶,现在诸法不灭有乎?推寻三世,若灭即断,不灭...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十善业道经...
我佛慈悲大愿王。劝人念佛往西方。娑婆界内轮回苦。极乐国中寿命长。七日持名心不乱。六根清净性昭彰。如来直指菩提...印光法师来到南五台山出家不满三个月,大哥就找来,一顿训斥,要求他先回家辞别母亲,才能考虑出家。走到半路,大哥...想修持的人,就要先学习「放下」。 有信徒问我:「师父,要如何修持呢?」我就回答说:「放下!放下!先放下。将心...
云何菩萨乐行惠施?若诸菩萨于一切施都无欲乐。 什么样的菩萨有资格被称作乐行惠施?说这个菩萨是一个喜欢布施的菩...
念佛求生净土一法,乃十方诸佛普度众生之要道,九界众生速证佛果之妙门。诸大乘经,皆启斯要。净土三经,专明其致。...
大乘佛法的一个观念是这样,诸位要知道,你要修圆顿止观,你要有一个观念:你不管是修你的心力法门,自力,圆顿止观...
为什么修道人会着魔? 「贪求冥感」。 在修行当中的时候,想求一种感应,所以在禅定之后,他的心虚悬,就想得很远,...
有一次,南泉普愿禅师偶然到达一个村庄,不料见到庄主在庄外迎接。 这使南泉大为惊讶说:我凡是要到一个地方,事前...
戒体应须明识
【南山律学词典】
上篇:戒体圆教宗约随行明持犯 | 下篇:戒体指归大乘行人究竟域心之处 |
(名数)以宾头卢尊者为始。十六大阿罗汉,受佛敕,永住此世,济度众生者。其名字住处等,详于法住记。此法住记为佛...
心识
实相无相
杨柳观音
吉庆赞
时死
百光遍照王
慈救咒
处识
慧财
焦山系
慕何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大藏经】【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普能嵩禅师净土诗
印光大师初出家的风波
慧律法师:放下一切,专心念佛

什么样的菩萨有资格称作「乐行惠施」

净土一法乃诸佛普度众生之要道

我们念佛为什么不能感应

为什么修道人会着魔
